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动物世界分类图鉴-兀鹫

媒体:动物世界  作者:Mystery
专业号:钱佳弘 2024/5/27 10:49:33

图片

兀鹫是鹰科下的一属兀鹫属,它们常被俗称为“秃鹫”。此属中的鸟类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长有绒羽或裸露见皮肤,颈后羽毛稀少。因为它们吃腐尸时,尸体的血会黏着秃鹫头颈上的羽毛,但这些位置清洁不到。无厚密羽毛的头部便于让太阳光消毒被尸肉污染的皮肤。因为食腐的习性,喙并不如掠食猛禽那样锐利有力。

图片

它们的胃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令它们进食被细菌感染的尸体也不易生病。一个数量可观的兀鹫种群能在30分钟内将一头成年斑马彻底捕食干净。

兀鹫属现存物种有 8 种

白背兀鹫

Gyps bengalensis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背兀鹫,又称拟兀鹫、印度白背鹭,身长约85厘米,尾圆而短,颈长而裸出。飞行时从下边看,白色翼下覆羽及白色领环与近黑色的飞羽及深褐色下体成反差。上体大致偏黑,次级飞羽深灰,腰略白。亚成鸟褐灰而无白色。两翼略呈"V"形在高空翱翔。分布于印度、中国西南及东南亚。在高空盘旋寻找尸体,进食后常常停栖于树上或在水边饮水。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一级

非洲白背兀鹫

Gyps africanus

图片

图片

非洲白背兀鹫,身长78-98厘米,翼展190-225厘米,重4.2-7.2公斤,头部和脖子裸露出黑色的皮肤,体羽通常是奶油色、黄褐色至深褐色,背部、后腰及臀部白色,尾巴黑褐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布范围从毛里塔尼亚始,东到埃塞俄比亚,南到东非和南非。栖息在草原、稀树草原、沼泽和稀疏林地等森林覆盖率低的开放地区。以腐肉为食,通常会聚集量数十甚至数百只,经常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就将觅到的动物尸体清洁干净。每只每餐最多可吃1千克肉。

南非兀鹫

Gyps coprotheres

图片

南非兀鹫,平均长100-115厘米,翼展240-260厘米,重7-11公斤,颈底部有两个明显的肉垂,相信是用来平衡温度的。身体呈深褐色,翼底则较为淡色。成鸟比雏鸟较为淡色,其翼底甚至会呈白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布于南非、莱索托、博茨瓦纳及纳米比亚北部一些地区。它们会在崖边筑巢繁殖,通常每年会产下一只蛋。

南非兀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主要受到中毒、触电及骚扰的威胁。它们的数量估计只有8000只。

西域兀鹫

Gyps fulvus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域兀鹫,又称欧亚兀鹫,长度95-122厘米,翼展为230–280厘米,重6.2-11.3千克,雌性较重。据报告最大的成鸟的重量可达15公斤,可能是圈养的。头部、颈部为白色,身体为黄褐色,翅膀宽阔呈黑褐色,尾羽短。分布范围广泛,南欧、北非、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北部,偶见于西藏东南部。多栖息于开阔多岩的高山和高原,可以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以获得有利的觅食或繁殖机会。西域兀鹫通常以中到大型的哺乳动物的尸体为食,它们习惯把头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内,啄食内脏和肌肉。

高山兀鹫

Gyps himalayensis

图片

图片

高山兀鹫,身长90-120厘米,翼展280-300厘米,身体浅土黄色,下体具白色纵纹,头及颈略被白色绒羽,具皮黄色的松软领羽。初级飞羽黑色。亚成鸟深褐色,羽轴色浅成细纹。飞行缓慢。成鸟色彩一般较浅,下体纵纹较少,幼鸟色彩深沉。成鸟色彩一般较浅,下体纵纹较少,幼鸟色彩深沉。分布在中亚至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多栖息于秃山的峭壁凸出处以及开阔的稀树草原。

图片

图片

图片

通常于高空翱翔,有时结小群活动,以腐肉为食。因为持续的过度放牧、全民投放毒饵灭杀鼠类(如防止旱獭传播鼠疫)、山区采矿泛滥、盗猎和捡蛋,繁殖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高山兀鹫种群数量锐减。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黑白兀鹫

Gyps rueppellii

图片

图片

黑白兀鹫,身长85-107厘米,翼展260厘米,重6.5-9公斤。雄鸟及雌鸟很相似,全身都有褐色或黑色的斑点,下身呈白褐色,头部及颈部有白色绒毛覆盖,颈的底部有白领。它们一般都很安静,只会在鸟巢内或尸体旁才会发出叫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黑白兀鹫生活在非洲较为干旱的山区地方,如半沙漠及沙漠边缘。它们可以等上几日待掠食者离开尸体,它们有时也会猎食活的猎物。喙很强壮,可以喙食尸体余下在骨间的肉。舌头上有向后的刺,可以帮助从骨上撕开肉质。

它们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可以飞高达海拔11000米。于1973年,它们在海拔11000米的喷射客机巡航高度被吸入飞机的喷射引擎之内。

细嘴兀鹫

Gyps tenuirostris

图片

图片

图片

细嘴兀鹫,身长约90厘米,身体呈灰色,臀部较为淡色,尾底是灰色,颈部很长,没有羽毛及呈黑色,头部黑色,喙较为窄,耳孔很明显。布在印度的中央平原北部、孟加拉中部及北部、尼泊尔南部、缅甸及柬埔寨。细嘴兀鹫栖息在开阔和部分林地,以腐肉为主要食物,偏爱哺乳动物的尸体,也会吞噬自己同类的尸体。

细嘴兀鹫现今出现严重的衰落,它们衰落的原因可能是与使用双氯芬酸钠有关。双氯芬酸钠对于兀鹫来说是有毒的,会导致肾衰竭,现正逐步被无毒的美洛昔康所取代。在印度现已禁止售卖双氯芬酸钠。

长喙兀鹫

Gyps indicus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喙兀鹫,身长80-100厘米,翼展205-230厘米。主要分布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其中东南部的种群,曾一度被看成是长喙兀鹫的一个亚种,但目前已被重新划分为新物种-细嘴兀鹫(Gyps tenuirostris)。现时仍有不少地方统一称这两种鸟为长喙兀鹫。长喙兀鹫是一种食腐动物,其主要食物为死去动物的尸体,透过在热带的稀树大草原上空或人类居所上空游弋巡视以寻找食物,当发现食物后便成群出动。

图片

长喙兀鹫与白背兀鹫等生活在中亚秃鹫在过去十数年的种群数目在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地均大幅下降了百分之97至99%,而主因是一种兽医常用的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双氯芬酸钠。这种能够治疗动物关节疼痛的药物被广泛使用,以延长牲畜的工作寿命。但这药因在动物生命最后阶段时被大量使用,导致它们的尸体内积聚了大量的双氯芬酸钠。当兀鹫以动物尸体为食时,便会大量摄入这种化学品,并导致严重的肾衰竭而死亡。

2005年3月,印度政府建议禁止双氯芬酸钠再用在动物身上,而建议改用另 一种对秃鹫影响较少的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美洛昔康(Meloxicam)。2006年3月双氯芬酸钠仍然在印度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只能寄望当美洛昔康较双氯芬酸钠便宜时能改变人们的习惯。

图片

目前数种分布在印度的兀鹫均在圈养繁殖的计划内。但由于它们寿命长,繁殖率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成效。这些计划是否有效,取决于当这批圈养的兀鹫野放到自然环境时,双氯芬酸钠是否已在大自然中绝迹。

注:大家所熟知的

埃及兀鹫、黑兀鹫、胡兀鹫等

并不是此属的物种。

阅读 124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