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发展再生农业,自然向好和粮食安全可以兼得

媒体:原创  作者:大自然保护协会
专业号:大自然保护协会 2023/9/25 10:35:47

导读

粮食是保障人类生存繁衍的必需品,但现有的农食系统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向自然友好型能源和农业转型。全球许多国家已在这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中国利用退化土地大力发展风电光伏,还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通过系统规划,发展再生能源和再生农业,确保粮食安全不必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詹妮弗·莫里斯

(Jennifer Morris)

大自然保护协会 (TNC) 全球首席执行官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随处可见,今夏北京和河北洪灾就是例证。洪水、山火爆发、野火、干旱和超强风暴,正成为每天新闻的一部分。

目前的粮食生产方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每年总排放量的30%。如果不对粮食生产方式做出重大改变,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我们还知道,发展农业不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可以在不破坏土壤和水域、不威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实现粮食安全。

过去50年间,全球粮食需求激增。为应对这一挑战,农业生产商采取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粮食供应大幅增加,产业规模显著扩大。这一转变支撑着世界各地农村数十亿人的生活和生计,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新华社

粮食不仅仅是我们的生存必需品,也是我们繁衍生息过程的一部分。粮食系统包罗万象,从陆地上的作物种植到水里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不一而足。土壤是地球的皮肤,谈到种植业时,必须明确的是,回收土壤中的关键营养物质十分重要。保护和恢复土壤也有助于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并防止土壤中封存的温室气体释放到空气中,让大气中的本已过高的温室气体浓度进一步攀升。

尽管人们知道保护土壤的重要性,但土壤却因曾经过度开发而日益退化。农民尤其是数以百万计的小农,往往缺乏信息和资源去恢复土壤养分向再生农业转型。尽管情况已经开始改善,我们仍需要更快地采取更多措施。

从巴西到中国,许多措施行之有效:免耕和覆盖作物与长期投资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了时间和资金来恢复土壤。我在走访山东农村时,亲眼目睹了“奇迹”的发生:在仅仅两年时间之内,采用再生农业模式的小麦和玉米种植者每亩地可节省100多元,用水量减少了近10%。同时,由于机械作业减少了50%,温室气体排放也随之减少。

这些创新试点项目得到了新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支持,帮助农民抵御全球变暖导致的旱涝交替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上,优质土壤还能培育出优质作物,对地球和人类都大有裨益。

图片来源:新华社

8月28日至30日,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与中外专家和领导人一起,就当今面临的环境挑战交换了意见。我们深知机会难得,必须抓住机会寻求解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加剧等多重危机的方案。

其中一个重要机遇就是部署可再生能源。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关体系和工具,寻找最适合建立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阵列的地区;也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以确定保护区,支持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服务规划。红色通常意味着“停”,但生态保护红线也包含着“行”的意思在里面,代表着可以在生物多样性破坏最小、农业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开发可再生能源。

比如,土壤严重退化或污染的地方生物多样性较差,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也不适宜人类居住,但可能适合安装风能和太阳能设备。在美国和欧洲,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开发商合作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在退化的山顶煤矿等地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资源。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美国,我们已确定超过31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相当于波兰国土面积的土地——可以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同时生产可再生能源。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已退化的土地足够支持17倍以上的清洁能源转型所需,大多数国家可以通过在已改造土地上部署新能源基础设施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简而言之,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不需要以破坏自然为代价。

TNC与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开展了生态友好型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项目,并于2018年联合发布了《生态友好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布局(2016-2030)》报告,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选址提供了政策建议。

我们必须发展生态友好型能源和农业。如果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系统规划,各国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就会有更多的土地和水域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确保粮食安全。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阅读 24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