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我是“江湖”儿女,我守护“江湖”未来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1/7/5 16:03:03

图片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我们的江湖的生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江湖阻隔了、淡水污染了、鱼虾慢慢减少了......如何寻回我们记忆中的江湖,如何守护江湖的未来?

6月19日,由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主办,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LOHAS乐活》杂志、快手共同支持的“我来自江湖大家谈”活动,在上海开启首站对话。

本次活动特邀艺术家、美食家、科学家、媒体人参与对话,分享他们的“江湖”故事。

我们的力量或许微薄、或许有限,但涓涓细流足以汇聚江河湖海。

“江湖”故事

“水,润万物于无形”。新媒体艺术家刘佳玉以《“水”的品格》为题,为我们讲述了她的艺术创作历程与水的渊源,以及她对水的感知与发现,并从水的莫测、水的轻柔、水的灵动、水的坚毅、水的包容五个维度为大家展示。

图片

新媒体艺术家刘佳玉分享《“水”的品格》©️ 咖啡

如水般莫测,这一艺术作品是将摄像头放到中国三亚的海边,将另一装置放在伦敦的墙体旁边,通过50条滑轨实时观测到三亚的海的每一次浪花的变化。让人们在另外一个国家、另外一个时区感受水的变幻莫测。

图片

如水般莫测 ©️ 刘佳玉

如水般轻柔,这一作品是将瑞士的汝湖等比例的缩小,使用机器深度学习技术,在展厅中搭建了一个小的人工湖。“在城市中你会发现云飘得很慢,但是人走得很快,所以我就想说,如果大家能够有时间然后去凝视一下天空,是不是能够带来一些思考和感知?”

图片

如水般轻柔 ©️ 刘佳玉

如水般灵动,这一作品是在英国泰晤士河的旁边,当时她就想如果能把一条能够代表东方属性的河也放过来,那或许可以唤醒大家对水孕育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交叠的思考,于是便创作了这个作品。

图片

如水般灵动 ©️ 刘佳玉

如水般坚毅,这一作品是利用投影技术,将水流影像投到桂林阳朔的一块喀斯特地貌的山岩上,请到攀岩教练,打造在瀑布里面攀岩的景象。希望人们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开始自己想象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图片

如水般坚毅 ©️ 刘佳玉

如水般包容,这个作品利用7000个海上回收的废弃塑料瓶,将它们摆成海浪的样子。想要通过废弃物和视觉震撼的反差去讲水的包容性。即使我们做了那么多伤害它的事情,它却依然向我们呈现出一个非常美丽的状态。

图片

如水般包容 ©️ 刘佳玉

在刘佳玉的作品空间中,水是“自然”,作品是“自然”,观众也是“自然”。她用艺术链接“江湖”。

“江湖”故事

食材对厨师有重要意义,水又对食材有重要意义。餐饮从业者陈绵泰(Brian)用美食和旅行来链接“江湖”,带我们走近美食中的“江湖”。

图片

Brian讲述“自然,美食与爱” ©️ 咖啡

Brain说,“做厨师很多时候要用到水,烹饪要看水的纯净度或者它的硬度。例如做面包用PH值5-6的水是最合适的,碱太多会对酵母的发酵产生影响。这也让我开始重视水,更想了解水与所有事物的关系。”

图片

与自然在一起,做菜的心情很愉悦 ©️ Brian Tan

“现在特别喜欢和大自然在一起,因为我发现一到有水的地方,我做菜心情就是很愉悦的;人从出生开始就与水有一个亲密感。我是马来西亚人,从我家跑步十分钟就能到海边了,我经常光着脚就跑到沙滩。”

图片

爱美食,更要爱自然 ©️ Brian Tan

Brian强调,所谓的厨师,不过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不在于食材的名贵或烹饪技巧的高超,而在于回归食材的本味,也就是自然的味道。“民以食为天”,在食不果腹的时候,我们无暇顾及其他。但在产品日益丰盛的今天,应该静下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消费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你爱美食,你更要爱山川河流,爱我们的自然。

对话与交流

任文伟博士是长期身体力行,守护长江健康的保护工作者,他阐述了太湖的变迁,从而引出水不仅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也是能够满足我们食欲的物质保障,呼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我们的江湖会越来越好。

何鑫博士从生态学角度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獐(Chinese water deer)的例子,谈到很多动物本应该生存在一个水域的生态系统里面,但当人类把这些水环境占据之后,他们就没有了生活的家园。

作为资深媒体人的令狐磊,谈到疫情让我们对生存进行了思考,我们可以慢慢去跟自然发生一些平衡关系,包括美食,包括建筑,包括城市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思考。

图片

任文伟博士讲述太湖的变迁 ©️ 咖啡

同时,大家还探讨了城市生态群方面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人类所建造的城市、村庄、城镇对于整个地球环境的影响。在研究城市生态时,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城市的扩张,但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持续或生态友好的方式,可以让以鸟类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找到一些生存空间。现在城市绿地很多是以人为本的,其实人们只要稍作思考和改变,就可以提供一个物种栖息地。

图片

何鑫博士从生态学角度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 咖啡

问答环节

Q

关于生态保护相关机构是怎样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的问题

Brain:生态保护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意识,要先提高人的关注。建议可以建立一个评估机制,比如用塑料包装的餐厅就要减一分,以这样的机制去影响商家,减少不必要的塑料制品的使用,希望品牌能够自觉地去做这样的事情。

任文伟:野生动物受到的压力来自于我们人类社会,改变了外部压力,自然生态会自己恢复。生态保护需要花时间去改变人的观念,同时这种改变也需要技术支持,例如在建筑层面需要去研究怎样让建筑同时满足生物和人的需求。

何鑫:举一个台湾黑脸琵鹭的例子,当地保护机构与鱼塘协作,延迟每年晒塘时间,降低水位将不能卖的小鱼留下来给黑脸琵鹭吃,当鱼塘愿意做这件事情后,会为鱼塘商品贴上黑脸琵鹭觅食过的鱼的标签,提升它的品牌价值。这是一个很好地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

Q

关于生态学以及生态与建筑行业结合点的问题

何鑫:人类建高楼大厦喜欢一面墙都是玻璃,其实对于鸟类而言是不友好的,因为它会误撞死亡。国外有一些建筑的理念,是在墙体上面增加一些凹凸不平的结构或者说直接用生态的材料,比如,用一些植被去遮挡玻璃幕墙,代替这种只是反射天空、透射里面环境的设计,其实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改变。

任文伟:建筑与生态的结合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玻璃幕墙不仅仅对生物不友好,夏天室内耗能也很大,所以在未来的海绵城市、低碳城市里,建筑是一个核心的要素,对节能、节水、对生物多样性友好的构建方面,需要我们建筑师的设计。

刘佳玉: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生态的建筑,虽然还未成熟,但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地产行业和设计师,在为生态保护去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不过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相比于建筑,艺术作品可以在短期之内可以实现的一个小的呈现,也愿意共同行动,来唤醒大家对生态保护的更多认知。

图片

资深媒体人令狐磊讲述自然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平衡 ©️ 咖啡

“生命之江湖”,本该写满故事。它们应是彼此连通,随着季节涨落;它们应自如地携带泥沙,平衡土壤养分,孕育丰美的滩涂,南归的水鸟回到这里越冬。

愿大家都为“江湖”谱写新的篇章,愿写满故事的“江湖”,一直与我们同在。

1111111111111

阅读 140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