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湿地保护案例分享 | 河南丹江基于自然的湿地恢复项目

媒体:原创  作者:大自然保护协会
专业号:大自然保护协会 2024/4/3 13:20:18

湿地作为一种“迷人”的生态系统,是无数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家园,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虽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但亦是地球上萎缩、丧失和退化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意义重大。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工程所在地,丹江湿地为中线水源区提供了优质、充足的水源,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这片区域也是河南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黑鹳、中华秋沙鸭等,二级保护动物如大天鹅、鸳鸯、红腹锦鸡、中华斑羚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香果树、杜仲、银杏等。然而,历史上不合理的开垦,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威胁着水体安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

2021年4月项目区未恢复时。来源:TNC

2018年至2022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河南省林业局及淅川县政府合作,共同在淅川县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致力于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生态系统健康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实施以来,通过重新引入本土和功能性水生动、植物构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取得恢复生境多样性、促进珍稀鸟类恢复、景观效益日渐显著等成效。

基于自然,借力自然

2021年底,TNC中国河南项目开始在淅川县大石桥乡柳家泉村开展基于自然的湿地修复示范项目。项目修复区是一片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丹江的河岸二级阶地(阶地: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由于现状场地以荒地、鱼塘、采砂形成的土堆和坑塘为主,且因气候变化引起的季节性洪泛,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导致水生生态系统不完整,水体消纳营养物质能力较低,并在夏秋季节形成氮磷营养物质浓度较高的“藻浊”状态。场地水体中缺乏水鸟喜食的中小型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因此水鸟种类和数量都较少。

为此,我们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

确认方案后,项目团队和合作伙伴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分批引入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并开展监测工作。一开始项目团队对项目区10万平方米水域范围进行规划分区,有序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所开展水生态修复实施工程步骤分为:

微生境营造;

水生植物种植;

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恢复;

本土鱼类引入。

种植莲藕(上)准备种植水草(下)。来源:TNC

2022年3月,种植芡实、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

2022年5月,开始微生境营造,将多孔砖置入水中,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2022年5月,开始第二轮水生植物种植,主要种植轮叶黑藻、眼子菜、苦草、东方香蒲、菹草等。

2022年6月,对项目区水域进行安装高2.5米浮网120米两个,安装高3.5米立式网面280米的围网一个,有利于后期投放种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随后又投放了高体鰟鮍、子陵吻鰕虎鱼、斑鳜、黄鳝、草鱼、鲫鱼、翘嘴鲌、鲶、马口鱼、鲤鱼、鲢鱼、鳙鱼等11万尾,螺、蚌等底栖动物850公斤,浮游生物1200升。水生生态系统的完善为项目区内的鸟类提供良性循环的食物来源,丰富鸟类多样性。

摆放多孔砖(上)设置围网(下)。来源:TNC

重新引入的本土和功能性水生动、植物将很好地构建此处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水体消纳、转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下游水体水质;另一方面也能为各种迁徙鸟类、留鸟提供更多食物,吸引鸟类驻足栖息继而塑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景观。

投放螺蛳。来源:TNC

湿地恢复,生态再生

通过持续监测显示,前期在种源地内构建的水生态动物群落已成功定殖并逐步向外扩散,项目区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并持续发挥着各种生态系统功能。

2022年针对鸟类持续开展的监测结果显示,11个月共记录到鸟种9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黑鹳、黄胸鹀和青头潜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分别为斑头秋沙鸭、水雉、黑翅鸢、雀鹰、白腹鹞、白尾鹞、鹊鹞、普通鵟、游隼、红隼、斑头鸺鹠、小鸦鹃、栗喉蜂虎、蓝喉歌鸲、红喉歌鸲。其中湿地修复成果向好的目标鸟种水雉、须浮鸥和青头潜鸭均被记录到,尤其是2022年12月记录到了13只青头潜鸭,还有白眼潜鸭等珍稀鸟类。由此可见,本项目湿地修复初具效果。

2022年9月项目区恢复后。来源:TNC

项目取得的成效包括:

项目区恢复后(上)秋季水鸟迁徙来(下)。来源:TNC

1.生境多样性恢复:该区域通过合理配置植被,投放本土底栖动物和鱼类等一系列生境恢复技术措施,形成了芦苇湿地与开阔水面相结合的生境,为鸟类取食、栖息提供良好的场所。项目实施恢复了1500亩鸟类栖息地,吸引了千余只鸟类栖息繁衍。

恢复区内的越冬青头潜鸭(上)芡实上的鸟巢(下)。来源:TNC

2.促进珍稀鸟类恢复:保护区是鸟类重要的迁徙通道。根据监测,2022年冬季出现的13只青头潜鸭为保护区历史最高,且青头潜鸭只出现在恢复区内,珍稀濒危鸟类进一步得到恢复与增长,证明了项目湿地恢复的成功。

恢复区景色。来源:TNC

3.景观效益日渐显著:项目恢复区内种植了许多睡莲、观赏荷花等植物,成为附近村民、周边城区居民游玩的新景点,成为一处优美、生动、独具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

4.创新生态修复模式:项目以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为主、以生态保护为第一原则,保护湿地自然属性,在大区域内利用漂浮围网区开展水生态修复。

湿地保护法宣传活动走进淅川县校园。来源:TNC

5.联动宣传推动湿地保护:项目实施后,恢复区内出现的栗喉蜂虎、青头潜鸭等明星物种在各级媒体上报道,同时联动多机构、部门等,以实地讲解、课堂教学等方式,面向青少年、企业职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湿地保护宣传工作,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共同助力推动湿地保护工作。

“河南丹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与修复”案例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委办指导,中华环保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

湿地对维护区域内自然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生存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而保护湿地也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惠及人类的现在与未来。湿地保护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阅读 23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