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经常在野外见到鸟巢,甚至见到正在巢中的雏鸟。但你可能很少会想到:并不是所有的雏鸟都和参与抚养的父亲或母亲有血缘关系,而且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不低。这里不是指像杜鹃那样的纯寄生繁殖行为,而是在同种鸟类中发生的非亲生现象。有时,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雌鸟可能会把蛋下到其他巢穴里。或者,附近的一只雄鸟可能在邻居家雌鸟的丈夫外出觅食时迅速与之交配。这些繁殖策略——种内巢寄生和偶外配对——在许多鸟类物种中均有报道(1)。为了避免成为这些偷偷摸摸行为的受害者,一些物种已经进化出了应对措施,例如父母保护巢穴免受入侵者的侵扰,或者雄性密切保护其社交伙伴。然而,不可能一直保持警惕。例如,西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的巢穴约有20%的时间无人看守,雌性大约有一半的时间不被雄性盯着(2)。这些注意力的缺失会导致偶外配对和巢寄生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一组匈牙利研究人员前往Körös-Maros国家公园,以调查西红脚隼偶外配对繁殖后代的频率。2008年至2015年间,他们监测了37个西红脚隼家庭的巢穴,并用基因工具确定了后代的亲子关系。在整个研究期间,研究人员检测到三个巢中有偶外配对或非亲生后代。在其中一个巢中,遗传分析表明,三只雏鸟中的两只与该家庭的雄鸟无关;而在另一个巢穴中,三只雏鸟中的一只的遗传信息与雌鸟不匹配;第三个巢中有一只雏鸟(巢中共有四只)与父母双方均无关。这些结果表明,在西红脚隼中,偶外配对交配和巢寄生现象的确存在但相对比较罕见。其他隼科物种也有类似数量的报告(见下表),例如红隼(Falco tinnunculus)和黄爪隼(Falco naumanni)。
具体观察和研究结果如下:
偶外配对亲子关系(EPP)
雌鸟与家庭伴侣之外的雄性交配所产下的后代。
从37个家庭中,我们发现一个巢(2.7%)三只雏鸟中的两只,其中假定的父亲不是遗传父亲,因此总的来说,2.06%(97只雏鸟中的两只)是由EPP引起的。
准寄生(QP)
准寄生是另一种替代交配策略,雌鸟在另一个雌鸟的巢中产卵,该卵由寄生巢中的雄性伴侣受精。
有一例准寄生(育雏的2.7%),三只雏鸟中有一只与巢主雌性无关,因此总的来说,1.03%(97只雏鸟中的一只)是由QP引起的。
种内巢寄生(IBP)
家庭以外的雌鸟在巢中产下的寄生卵。
37个家庭中有一个家庭(2.7%)的四个后代中有一个与本巢双亲均无关,因此1.03%的雏鸟(97只中的一只)来自IBP。
一夫多妻
在一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一只雄性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巢中育雏(2014年)。在这两个巢穴中,这个个体是所有(三加四)雏鸟的遗传父亲。
总的来说,4.12%的雏鸟(97只中的4只)是偶外配对后代,发生在8.11%的家庭中(37个家庭中的3个)。
鸟类的这些行为习性应该和繁殖策略有关,选择种内巢寄生,可能与巢址竞争、巢址损坏,或个体巢址可获得性或自身身体条件等因素有关。偶外配对也是为了更好的繁殖后代,这其中没有道德问题,不要和我们人类的政府强占民宅、宅基地,或饮食男女红杏出墙和绿帽横飞相提并论。
这一现象在鸟类世界中还是比较罕见的。有数据表明,目前在全世界发现有236个鸟种存在种间巢寄生方式,中国有20多种。实际上,如果不借助DNA技术做亲子鉴定,种间巢寄生或偶外交配情况是很难发现和确定的,因此到底有多少鸟类存在这种现象,比例有多大,目前尚不清楚。
红脚隼
摄影/刘建国
红隼
摄影/刘建国
来源:
观鸟者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