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天使的微笑,在那一方江水,守护“长江精灵”,我们不想说再见

媒体:原创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会
专业号:阿拉善SEE基金会 2021/10/27 12:29:52

今天,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周日,也是

为纪念1947年联合国正式成立而设立的节日——联合国日;

独属广大程序猿们的节日——程序员节;

更是为生活在江河湖泊等淡水生境的鲸豚类动物的节日——国际淡水豚日!
11111111111

▲ 鄱阳湖段的江豚。杨河/摄

有一种萌星

一直用它特有的微笑,霸榜全网表情包

它,就是长江里的江豚!

图片

▲ 萌萌哒的长江江豚。杜华柱/摄

天使的微笑,在那一方江水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它养育着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区之一。

在这里,曾经同时孕育了世界仅有的几种淡水豚中的两种——“长江女神”白鱀豚、“微笑天使”江豚。

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这意味着与之相伴数十万年的伙伴——长江江豚,如今只能在长江中独自前行。

图片

▲ 长江江豚背上隆起一条窄窄的脊。边缘/摄

当看到它时刻微笑的嘴角,你会觉得人世间的一切负重前行都不再重要,人是沧海一粟,大自然才是亘古长存。

图片

▲ 长江江豚。居涛摄于白暨豚馆。

但是,“微笑精灵”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相比那些栖息于海洋的鲸豚类,江豚的生境更接近人类居住区,甚至与人类的活动区域高度重叠,所以它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除了非法捕捞、河流污染、船舶通航等原因,更严重的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让江豚的食物骤减,以至于没有食物可吃,最终饿死。

图片

▲ 跃出水面捕食鱼类的长江江豚。余会功/摄

从上世纪90年代的2700多头,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在2017年已下降到1012头左右。

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意味着它比野生大熊猫还要少。“危在旦夕”四个字,用在长江江豚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

图片

从捕鱼到护鱼,他们守卫着长江

随着长江“十年禁捕”全面铺开,数以十万计的渔民上岸。在他们中,有一群人留了下来,但换了身份,昔日打鱼人变身护鱼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江协助巡护员。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都在江边值守,守护着这里的“长江精灵”。

张贤敏:退捕渔民登上了国家江豚科考船

2017年,来自安庆江豚协助巡护队的巡护员张贤敏,无意中开创了一个历史性的纪录——十年来,三次国家级江豚科考,首次有渔民出身的保护人员参与。

让一位渔民参加国家级江豚科考,这并不是科考队的心血来潮。

长江,对张贤敏来说,不仅是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一家人衣食的来源。

在他印象里,上世纪90年代是渔民的好日子,那时候长江里水产丰富。捕鱼的时候,张贤敏经常能在附近看到“江猪”(安庆方言对江豚的称呼)成群的黑色身影在江水里出没。

但是,“靠水吃水”的日子逐渐变得不再容易,长江里的鱼开始变少了,撒网落空的时候多了,张贤敏打算上岸。

而就在这时,他听说了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在组织长江江豚巡护队,于是2017年6月,他去报了名。

图片

加入巡护队以后,张贤敏每天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平时只要接到举报,就随时出动。最忙的时候一两天都不回家,老伴为此没和他少拌过嘴。

图片

在参加科考队半年前,安庆江豚巡护队就已累计航行1万多公里,记录了上百次江豚跃出的场景。

张贤敏说,希望等到孙女长大的时候,还能再带着她,在长江边指给她看,“这些江猪,就是爷爷和巡护队的叔叔伯伯们一起保护了这么多年,一天天长大的。”

王第友:因为护豚,他被亲戚朋友骂作“ 叛徒”

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位于美丽的鄱阳湖畔,一大早,王第友带着几位同伴登上一艘巡护船,开始了一天的巡湖工作。

“船还是这条船,人还是这群人,但过去出湖是去捕鱼,现在则是护渔。”

图片

15岁就跟着父亲出湖打渔的王第友,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这是长年累月在湖里讨生活留下的印记。

2017年6月,他的身份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从一个三十多年的打渔人变成了一个职业护渔人。

图片

“过去鄱阳湖的鱼很多,随便一撒网都能满载而归。”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长江和鄱阳湖的鱼类资源日益衰竭。

“再这么捕捞下去,子孙后代们吃什么?”王第友说。

王第友把渔具渔网全部低价处理,“洗脚上岸”成为了一名协助巡护员。

虽然有着几十年的下江经验,巡护队的工作却并非一帆风顺。有的渔民不理解,在背后骂他是叛徒,有时甚至还要面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他的妻子意见也很大,“别人家电网打渔,一年随便都有十万左右的收入,但是做巡护员的工资一个月加上补贴也就3000元,还到处得罪人。”

王第友依然选择坚持,默默守护着这片水域。在他的鼓励下,同村的钟祥志、杨发云、杨法林也加入到了巡护员队伍中。4人组建了九江市第一支由老渔民组成的协助巡护队。

如今,王第友的身份是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的巡护队长,每周下湖的次数比打鱼时还要多。

“这段时间以来,见到江豚的频率明显高了许多。当江豚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那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图片

▲ 王第友拍下的江豚照片。

今年8月,王第友获得了“IUCN WCPA国际巡护员奖·高度推荐奖”,旨在赞扬他所做出的非凡工作。

图片

守护着养育世代百姓的江水,尽管辛苦,却有着难以言说的自豪感。

“我的两个儿子都没有随我打鱼。” 三代以打鱼为生,他坚信,到了自己这一代,应该是最后一代了。

掌声献给“长江精灵”守护者

在张贤敏和王弟友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江豚守护者。

2017年6月,在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的指导下,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 和长江江豚拯救联盟的协调下,SEE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等发起并资助协助巡护项目。

截至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渔政协助巡护队伍317个、人数约9040人,长江协助巡护已在长江全流域展开。

他们在岸边巡逻、水上巡查、日常劝导管理、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支持支撑和保障作用,已成为渔政工作的一支重要协助力量。

图片

▲ 湖北宜昌市协助巡护队在长江巡护。

10月18日,首届“优秀长江协助巡护员”评选结果在湖北武汉发布,共有11支巡护队和57名巡护员获奖。

图片

从水上到岸上,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对长江的依赖。

从渔民到护渔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江鱼的期待。

风吹过江面,水波阵阵激荡,水清鱼跃,这是巡护员在巡护时看到的最美画面。

他们说:“只要江豚愿意来,我们保证为他们守好这个家!”

图片

长江江豚,我们不想说再见

在复杂的生物链和生态环境中,微小如昆虫、平凡如水鸟,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受保护的意义。

长江江豚是处于长江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是长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因此被看作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

因此,保护江豚的意义,远不止保护一个物种,更是保护长江的生态系统。

图片

▲ 长江江豚在结伴前行。余会功/摄

今天是国际淡水豚日,“第三届长江江豚日”宣传活动也在湖北宜昌举行,公益纪录片《留住长江的微笑》也正式开机。

“长江女神”白鱀豚已经消失了,我们不愿看到长江江豚也随之而去。让我们一同守护,浩渺江水中那天使的微笑。

愿“微笑”长存。

愿山水常青。

阅读 1995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