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愤怒!日本捕鲸队再次满载而归

媒体:伦敦报道  作者:伦敦报道
专业号: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2021/11/17 13:01:39

11月12日 伦敦报道

日本捕鲸船队将于本周末返航归港,此行共捕获25头濒临灭绝的塞鲸(又名大须鲸,体型居须鲸属第三)。各界对此予以谴责,呼吁日本停止这种不可持续的、无可辩解的杀戮行为。

图片

据报道,日本捕鲸船队将于周日(14日)返回其位于下关的母港。该船队今年6月出发,包括一艘名为“日新丸号”老式加工渔船和一艘名为“第三勇新丸号”小型捕鲸船。

多年来,日本在南极和公海所谓的“科研”捕鲸行为屡遭国际社会谴责,国际法院也在2014年对日本在南极捕鲸做出了严厉的判决,根据国际法院的裁定,日本在南大洋捕鲸不符合科学捕鲸的标准,根据国际法是非法行为,必须终止。

然而这之后,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发布数据显示,日本2017年捕鲸数量已经超过挪威,荣登世界榜首(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还保留了捕鲸行为),超过世界捕鲸总量的四成。这一年,日本以“科研”之名捕猎近600头鲸,对一次捕获的400只鲸统计发现,其中300多头小须鲸中超过半数是怀孕雌鲸和幼鲸。而这些“科研”成果主要在鱼市上面世,并从餐桌流向食客的消化系统。

2017年“科研”捕鲸启航时宣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小须鲸年龄等信息及检测胃内容物等,以便“解析鲸鱼生态之谜”。

确实挺迷的

以论文形式呈现出的“科研”成果没几篇,日本在2018年12月退出了国际捕鲸委员会,退群之后索性也不“科研”了,直接开始了商业捕鲸模式。虽然日本不再“科研”了,但很多人开始研究起日本一直说的“食用鲸肉”传统文化,日本捕鲸确实历史悠久,但那时的渔民为了方便运输只带走鲸脂,鲸肉直接丢回大海。直到二战时期食物匮乏,人们才开始普遍食用鲸肉,这历史也真的算不上有多长。

2019年以来,日本停止了在南极和公海的“科研”捕鲸,仅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捕捞小须鲸、塞鲸和布氏鲸,因为在该区域不会受到法律的质疑。

然而现实依旧让人担忧,日本捕鲸船现在的目标是西海岸塞鲸群,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称,西海岸塞鲸群是北太平洋塞鲸种群中数量最少的。在数十年的工业化捕鲸期间,该地区超过2万4千头鲸被捕获,现存数量仅约400头。

日本似乎也考虑到了自家范围内鲸不够杀的问题,开始惦记起更远的鲸了。今年5月11日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捕鲸公司日本“共同船舶”(东京)社长所英树在东京都内召开记者会,宣布计划斥资约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新建捕鲸船。此外,公司看好日本政府未来扩大捕捞额度和捕捞海域,因而将对旧母船进行翻新。考虑到未来可能扩大捕捞海域,新母船设计时还考虑未来会在日本专属经济区以外作业,使其能捕捞比塞鲸大得多的长须鲸,并确保具有抵达南极海域的续航能力。

另外,当地媒体报道,捕鲸船队返航后将于周日在下关港举行鲸肉推广活动。捕鲸公司日本“共同船舶”预计两天后将在鱼市拍卖鲸肉。为增加鲸肉消费,推广活动还考虑到“面向未来,开发未来”,计划将在小学校园内举办鲸肉烧烤和食品教育课程等活动。

图片

当地时间2021年6月10日,日本下关市,捕鲸船“第三勇新丸”从下关市港口启程,标志着商业捕鲸季的再度开始。(澎湃新闻)

IFAW认为日本捕杀这些塞鲸的行为是不负责任和不可持续的,并呼吁日本政府终止捕鲸,并搁置建造新捕鲸船以取代即将退休的“日新丸号”捕鲸船计划。

IFAW外联和项目合作高级主管帕翠克·拉姆齐(Patrick Ramage)表示:“在公海捕鲸无疑是非法行为,而在其国内水域捕杀濒临灭绝的塞鲸也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行为,无论从经济角度或科学角度,日本都不应开展捕鲸活动。试图拯救一个垂死产业,捕杀更多的鲸,以及更换旧捕鲸船是非常不明智的。”

今年年初,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中塞鲸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快来看看谁升级了

阅读 58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