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濒危动物——巨獭

媒体:百科  作者:佚名
专业号:何永明 2020/4/18 16:23:37

巨獭(学名:Pteronura brasiliensis):鼬科巨獭属的一种动物。为13种水獭中体形最大的种类。雄性体长1.5-1.8米,体重26-32千克;雌性体长1.5-1.7米,体重22-26千克。头部短宽而前端略为平扁宽阔,眼、耳均小,鼻孔和耳内有小圆瓣,潜水时能关闭,防水侵入,鼻垫裸露部与皮毛交界处呈“W”形。身体细长,很像一只圆筒,四肢粗壮,足较大,四肢的爪长而较税利,脚趾之间张有皮蹼,是适于划水的特备装置。。早期的毛皮标本报告甚至有2.4米雄性的记录,是世界上身体最长的水獭。密集的捕杀已经降低这种巨型个体的发生率。

巨獭是一种水栖食肉哺乳类,原产于南美,时下已经濒临灭绝。仅见于南美热带雨林和湿地,傍湖泊、沼泽而居。分布范围正急剧萎缩,该物种是南美洲(智利除外)的特有种,遍布奥里诺科河亚马逊河拉普拉塔河系统,从阿根廷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以东到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

巨獭雄性体长1.5-1.8米,体重26-32千克;雌性体长1.5-1.7米,体重22-26千克。体型巨大,是半水栖的哺乳动物。巨獭在其大部分地区被称为“河狼”,是南美洲顶级食肉动物之一,就总长度而言是水獭中最大的水獭。巨獭肌肉发达,蜿蜒曲折的身体上覆盖着天鹅绒般的棕色皮毛,浓密而防水。上体棕褐色或栗褐色,湿润时几乎为黑色,富有光泽。喉咙和下颏上有一片奶油色,其形状从出生时就是每个物种独有的。唇下颚、喉部、胸部为乳白色或浅黄色斑点。 

巨獭是水陆“两栖动物”,它的大小同哈巴狗差不多。头部短宽而前端略为平扁宽阔,眼、耳均小,鼻孔和耳内有小圆瓣,潜水时能关闭,防水侵入,鼻垫裸露部与皮毛交界处呈“W”形。身体细长,很像一只圆筒,腿粗短,足较大,四肢的爪长而较税利,脚趾之间张有皮蹼,是适于划水的特备装置。尾巴粗大,从中部至末端明显变平,宽度逐渐缩小止于尾尖。肌肉强大有力的尾巴犹如一支能校正航向的舵梢,可以起到控制游泳方向的作用。巨獭的短腿和大脚蹼,与翼状尾巴一起,使其能快速穿过水面。 大眼睛和敏感的胡须可以敏感的检测到猎物的运动。

仅见于南美热带雨林和湿地,傍湖泊、沼泽而居。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河流、小溪,喜欢栖居在陡峭的岸边、河岸浅滩,以及水草少和附近林木繁茂的河湖溪沼之中。

巨獭白天通常以家庭为单元活动,一般为5-9只,很少单独活动。一般以较大鱼类为食,也捕食蛇或小型鳄。巨獭是捕猎河鱼的高手,特别善于用“大脑”的功能,作战中的谋策机智,巨獭是最早使用“石器”(未经打磨的水中砾石),将贝类敲而食其肉!以致这类家族未同其余各类动物、禽鸟一样,“通过缩小自己的身体求得生存”!而是以“发展智慧”为本,延续亿年生命。

巨獭是群居性动物,有超强的游泳能力和出色的捕猎技术,在水中堪称一霸,被称作“水中群狼”。能够对巨獭构成威胁的只有“凯门鳄”,但它们依靠群体力量依然能与凯门鳄抗衡。鳄鱼一旦到了岸上,很容易遭到巨獭的攻击。聪敏非凡的巨獭会运用巧妙战术不断挑逗骚扰鳄鱼,使之体力耗尽,然后非常轻松的啃食鳄鱼的大尾巴,造成南美地区出现不少“秃尾巴鳄鱼”的现象。 

巨獭也有好几处住所,经常迁居。巨獭的水性娴熟,不但能快速灵活地游泳,还能通过小圆瓣把鼻孔和耳朵紧闭起来,不动声色地贴身水面之下,作长距离潜泳,可以一口气潜游6-8分钟,然后将鼻孔伸出水面换气。巨獭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水里捕食与生活的,只有当它饿得发慌时才会离水到岸边去觅食老鼠与小鸟,甚至冒险潜入村舍去偷吃小鸡雏鸭。

巨獭在陆上行走时,肚皮紧贴地面,因肢体短小而爬动艰难,显得非常吃力,易被敌害追上。它的感觉非常敏锐,记忆力也挺强,从哪里下水就准确无误地由原地登陆上岸,循着爪痕足迹返回巢穴。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阅读 4676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