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国合会2023年年会“绿色数字双转型中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设置“双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和“双转型背景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两个单元,围绕数字化在双碳及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绿色数字双转型过程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挑战和对策展开讨论。
刘世锦
——
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绿色化与数字转型是疫后复苏的两大支柱。国合会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数字技术在绿色场景中的应用;三是数字技术的动态发展给绿色数字双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窦树华
——
国合会委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窦树华强调,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数字化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他表示,绿色数字双转型中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挑战,期待各位委员、特邀顾问为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真知灼见。
克里斯滕森
——
国合会委员
丹麦气候大使
克里斯滕森指出,当前数字转型面临三点挑战,这些挑战相互交织,需要系统应对。一是能源基础要从化石能源转成非化石能源,这需要用监管框架确保电网的互联互通;二是改变工业、运输行业的用能供给,完善综合性的基础设施,支撑可持续能源的运输、储存、使用;三是在用能方面,亟需提高能效,降低能耗。
邹刺勇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兼执行干事
邹刺勇表示,绿色化、数字化一体两面,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分享了不同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例如,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他介绍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起的“全球工业和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旨在推动工业领域公平包容普惠地使用数字技术,分享知识和提供最佳实践,推动制定人工智能的国际标准。
罗晖
——
国合会委员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部长(主任)
罗晖表示,绿色化牵引数字化,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二者相互协同,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界需要保持开放态度和合作精神,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运用绿色化、科技化的前沿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南南合作,让更多国家受益。
郭华东
——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华东强调,实现绿色发展,技术力量非常重要,尤其是大数据技术。他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的发展情况。CBAS围绕大数据和遥感技术,为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评估和全球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建成了国际上第一个SDG大数据平台系统,研制并发射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据CBAS发布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环境类SDG指标已发生了系统性大幅改善,52%的环境类指标提前实现。
德克·梅森纳
——
国合会委员
德国联邦环境署署长
德克·梅森纳表示,数字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改变,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带来经济社会的系统性转变。这种转变可能是双向的,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可能是积极或者消极的,关键在于如何使数字化与绿色化发挥协同效应。有关思考在欧盟和德国已经开始,如欧盟要求通过披露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和性能信息来提高其可能的负面环境影响的透明度;德国400多名来自各界的利益相关者组建形成了工业4.0平台,旨在取得一些激进的变革成果。梅森纳倡议全球行动者形成全球共识,真正促进全球绿色变革。
刘刚
——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首席经济学家
刘刚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本质上是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系统是最具活力和能动性的子系统,与技术系统的自下而上相互适应形成的技术经济范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核”。而经济系统适应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变化,依赖自上而下因果关系下政府干预。发展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强包容性,是自上而下因果关系框架下政府干预经济系统自适应过程中探索出新兴通用目的技术的结果。作为通用目的技术,数字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经济效率,而且能够直接应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保证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自适应中形成更加适应可持续发展多元目标的技术创新,政府的干预不仅要有勇气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
蒂艾宁
——
国合会特邀顾问
芬兰环境部行政及国际事务司司长
蒂艾宁指出,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高度相关,数字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摆脱过去的思维和行为定式,推动产品的流通、共享和高效利用。他介绍了芬兰关于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一是“商业芬兰”作为开放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从线性经济转向循环经济;二是企业共享废物信息,将一个企业的垃圾转化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三是通过情景模拟,优化流程,降低能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单志广
——
国际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单志广指出,“东数西算”工程不同于南水北调,是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在于实现对全国超算算力和智能算力的调度与统筹。考虑到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低、用电价格便宜、地域空间充足等特性,在西部地区兴建数据中心有利于节省能源消耗和降低投资成本,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当中存在的困难,比如,“数”和“算”的供需匹配、整个算力网络的运行机制等。归根结底,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和“东数西算”工程对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以全局的眼光去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攻坚克难和持续发展。
陈大鹏
——
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主任
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大鹏指出,作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底座,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无锡市作为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领航城市,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探索和品牌建设,无锡物联网已经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先后覆盖全市交通、环保、医疗和安全等300余个细分行业,为各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充分赋能。
周文闻
——
阿里云能耗云总经理
周文闻介绍了阿里能耗云团队携手清华大学,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地面监测数据与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耦合,打造的“全球近实时碳排放地图“云计算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向的探索,分别是“碳眼”,“能耗宝”,“低碳社区”,进而助力政府制订碳中和目标和路径,助力企业节能减碳,培养消费者绿色意识。阿里云能耗云还通过赋能首届奥林匹克电竞周、英国汽车制造业、奢侈品回收利用和日化产品生产等行业践行绿色化发展实践。基于阿里云的实践,周文闻认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目前还存在缺乏专利和标准等问题,希望未来各国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标准规范撰写工作。
许浩
——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
碳中和实验室负责人
许浩介绍腾讯在自身碳中和与助力向低碳经济转型开展的探索工作:一是由低碳创新推动者共创的普惠性低碳创新生态平台即碳LIVE;二是优化设备调度以调节炼钢过程的总体电力负荷的虚拟电厂;三是游戏科技赋能碳捕获和封存(CCUS):碳封存可视化助力选址和监测;四是基于激光雷达的碳核查技术进行林业碳汇智能检测。他认为:数据源是基础,包括数量(如森林恢复)和质量(如钢铁厂传感器故障);算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寻找智能的方式挖掘数据和发现价值。此外,还探讨了如何在近期和长期挖掘和获取数据价值。
梁锦慧
——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
自然与气候中心全球总负责人
梁锦慧建议,一是将就业、经济增长和数字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绿色数字孪生来支持建设生态文明;二是数字化是通用概念,可以成为缩小南北差距的桥梁和工具。全球环境气候语境下,不能被紧张的地缘政治阻碍技术协作和数据分享。期待中国分享更多绿色化、数字化的智慧和经验;三是数字鸿沟急需弥合。为此,世界经济论坛推出了爱迪生联盟,帮助脆弱群体获得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和能力,弥合发展鸿沟。
龚克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科协—天津市政府—南开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
龚克教授作论坛总结发言。龚克指出,世界各国已经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数字和绿色双转型的协同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与此同时,必须要重视数字化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本身可能对环境和社会公正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国必须加强技术协同、主体协同、制度协同、目标协同等全方位协同合作。
本文部分转载“人工智能观察家CINGAI”《战略院成功举办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主题论坛》,系上述嘉宾在国合会2023年年会“绿色数字双转型中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