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天高任鸟飞│这些“杀马特的鸟儿”,你了解多少呢?

媒体:原创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会
专业号:阿拉善SEE基金会 2021/12/22 10:06:45

十年前,“杀马特之风”引起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后续随之消失。然而,这股儿Fashion潮流竟然一直存在于鸟群中,你知道谁是鸟中的“杀马特”吗?

“一头长发”——中华秋沙鸭

图片

▲拥有“洗剪吹”造型的中华秋沙鸭(杜卿/摄)

【物种档案】

分类地位: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

濒危和保护级别: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华秋沙鸭又叫鳞胁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后期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的历史。

看名字就知道,被冠以“中华”前缀的物种,极为珍稀,根据IUCN2016年的评估,目前全球仅2,400-4,500余只!

图片

▲一二三排排坐(杜卿/摄)

它们常成对或以家庭为单位在水中游动,有时会和鸳鸯混在一起。往往只需要一眼,人们的目光就会被中华秋沙鸭头顶的毛发吸引。

本就稀疏的头顶毛发居然根根直立,可惜不够浓密,要不然就是标准的莫西干发型,简直是动物造型界的一股清流,被网友调侃是“葬爱家族”。

锋利的嘴,梭状的身躯和后移的双脚,使它们成为了迅猛的鱼类猎手。像大部分鸭科鸟类一样,爱吃鱼的它们喜欢上树,在离地面超过10米的树洞筑巢,这一奇特习性又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图片

▲在水中嬉戏的中华秋沙鸭(朱兴超/摄)

独特而神秘的中华秋沙鸭,对家园选择有自己的坚持。

它们对水质环境要求极高。

中华秋沙鸭喜欢清澈的流水,所选栖息的河流、水库很多是当地水源地,或者“母亲河”的上游,堪称水环境质量的“标杆”。一旦感知到水质达不到自己的完美要求,它就会傲娇地停止繁衍,寻找其他适合生存的地方。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河流污染,水利建设,以及大量挖沙作业在河道中进行,中华秋沙鸭的生存环境一缩再缩,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种族的“鸭丁兴旺”,中华秋沙鸭也做足了努力。它们的繁殖能力在鸭界算是“劳动模范”,雌性中华秋沙鸭一窝可以产卵十多枚。然而生命的诞生总是艰难曲折,出壳率低、幼鸟容易夭折,这让本就难以寻觅栖身之所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更加雪上加霜。

“爆炸刺头”——中华凤头燕鸥

图片

▲“爆炸头”中华凤头燕鸥正在哺育雏鸟(杨卫光/摄)

【物种档案】

分类地位:鸻形目,鸥科,凤头燕鸥属

濒危和保护级别:

IUCN红色名录:极危(CR)(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华凤头燕鸥因为枕部的羽冠得名。它的喙是黄色的,但喙端又是黑色的,因而过去又叫黑嘴端凤头燕鸥。

和中华秋沙鸭一样,中华凤头燕鸥也有着“杀马特造型”,发型甚至比中华秋沙鸭更“炸”一点。

在哺育后代方面,中华凤头燕鸥更是”鸭力山大“。雌性成鸟一次繁殖只产蛋1枚,极少数2枚,在一年中的首次繁殖失败后,会再次产蛋。如按照寿命15年计算,它一生只产10多个蛋。雌鸟产下蛋后,鸟爸爸和鸟妈妈轮流进行孵化。经历20-28天的漫长孵化期,鸟宝宝才会破壳而出。

图片

▲目前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范忠勇/摄)

1861年,德国博物学家亨利希·伯恩斯坦在印度尼西亚上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

1937年,一位中国动物学家在青岛外海岛屿采集到21枚中华凤头燕鸥标本。

此后的63年间,中华凤头燕鸥与人世隔绝。以至于科学家推测,它们已经消失了。

直到2000年夏,一直销声匿迹的中华凤头燕鸥家族重回人们的视线。野生动物摄影师梁皆得在中国马祖群岛拍摄到4对在大凤头燕鸥群中筑巢的中华凤头燕鸥,震惊了鸟类学界。

即便拥有“神话之鸟”的头衔和一头惹眼的炸毛又怎样呢?中华凤头燕鸥始终没有摆脱鸟丁凋零的境地。

别怕!你们还有我们

虽人与鸟的审美并不相通,但是人们对鸟儿的爱绝不只局限于对它们的“评头品足”。SEE任鸟飞看穿了鸟儿们“豪放不羁”外貌下的窘境。

SEE任鸟飞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发起,是以中国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为目标的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项目旨在通过民间机构发起、企业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开展积极的候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覆盖填补保护空缺,形成与官方自然保护体系互补的民间保护网络;开展科学研究、同步调查和公民科学等多种形式的保护行动,提高公众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关注;推动政策完善,共同守护鸟类及其栖息地。

2017年,SEE任鸟飞项目支持开展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共超1000人次参与,足迹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10个流域,共计录到中华秋沙鸭1138只。

了解是保护的前提。为了更好地制定并开展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工作,SEE任鸟飞项目还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已开展包括中华秋沙鸭在内的共6个鸟种专项研究,填补了科学空白。

左手一只鸭,右手一只燕鸥。这两种身处异方的小鸟,在保护人员的心里同样重要。

鸟类学家陈水华自2003年开始,就带领研究团队在浙江沿海寻找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2004年,在宁波韭山列岛,他们发现了全球第二个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

经过陈水华团队的改造,加之社群吸引技术的运用,浙江宁波象山韭山列岛的一个孤岛——铁墩岛成功转型为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地。这使得中华凤头燕鸥的全球总数量首次超过了100只,初步阻止了它们滑向灭绝的深渊。

图片

▲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回复项目实施现场。(范忠勇/摄)

时至今日,SEE任鸟飞项目对中华秋沙鸭和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仍在继续。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鸟儿都能够在它们的家园里自由自在,生生不息。

愿中华之名,佑鸟生顺遂!

阅读 164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