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 年 7 月 30 日——下周,世界各国政府将在日内瓦举行最后一次全球塑料条约谈判(INC-5.2)。世界风云变幻,谈判如履薄冰。此前,全球塑料污染条约谈判多次因难以达成共识而受阻。部分国家一直在利用共识机制,阻碍有意义的进展。
全球塑料污染条约的谈判早已超时,而每耽误一天都有 3 万吨塑料流入我们的海洋。如果不能在INC-5.2上达成一项强有力的条约,解决这一危机的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而昂贵,对全世界的人们来说也更加危险。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合作撰写的新报告《塑料、健康和同一个地球 》(Plastics,Health, and One Planet),综合分析了近200项最新且最重要的期刊论文,分析了塑料污染——尤其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以及相关的高风险化学品——对人类和环境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报告显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以及塑料添加剂与一系列生物效应有关,如内分泌紊乱和与激素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和睾丸癌)、生殖和生育障碍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虽然研究仍在继续,但目前的证据足以支持启用预防原则:即使缺乏绝对的科学确定性,只要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就应当采取行动,以避免未来更大的危害。
"预防原则曾成功指导了多项国际协议的制定,特别是 1987 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当时各国在科学尚未完全定论之前就果断采取行动,限制了臭氧层破坏物质的使用,从而预防了数百万皮肤癌病例的发生,并促进了臭氧层的恢复。伯明翰大学生态水文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教授 Stefan Krause 博士说:"基于这一先例,我们敦促各国政府和谈判者达成一项以科学为基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不仅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禁止和逐步淘汰最有害的塑料产品和化学品来从根源上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还要将保护人类、野生动物和环境健康作为一项核心职能。
在日内瓦举行的谈判必须达成一项条约,其基础必须是大多数国家支持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规则,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这意味着条约应包括全球范围内禁止最有害的塑料产品和化学品;全球产品设计标准,以实现无毒的循环经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条约的有效实施;并建立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化和调整条约的机制。 (详见WWF“终结塑料污染全球条约”的四大“必备要素”)
“我们注意到,中国代表团在过去五轮谈判中始终秉持建设性态度,特别是在2023年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5.2)期间提出的 ‘搭桥’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兼具雄心与务实平衡'的多边环境治理理念,该方案因其务实平衡而获得许多国家支持。WWF对此建设性提议表示认同与赞赏。” WWF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蓝色经济项目主任张亦默指出。
对于即将到来的INC5.2,WWF认为各方在会议期间采取先易后难的推进战略:首先集中磋商已形成共识的条款文本,力争在前半程达成阶段性成果;同时针对存在分歧的议题,建议各国通过提交建设性“搭桥”方案、参与“主席之友”非正式磋商以及部长高级别闭门会议等多层次对话机制,务实寻求解决方案。
WWF强调,当前亟需各方展现政治诚意,聚焦条约核心条款,制定一项强有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条约,以终结塑料污染危机。否则,各个代表团可能带着一份软弱无力、形同虚设的条约回国,而这样的条约只会给各国民众和子孙后代带来更长久的伤害。
如需联系采访事宜或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件至:news@wwfchina.org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