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下午,辽宁省丹顶鹤种源繁育基地,被雨水浸润了大半天的天地间蓝得清透,绿得滴翠。微风拂动,阳光下的芦苇荡“碧波”荡漾。
“走啊,遛弯儿去啦……”随着鹤笼大门“吱呀”一声打开,在“鹤爸”赵仕伟的招呼下,一群50—60日龄的小鹤迈着欢快的小碎步,倾巢而出。
“今年人工繁育丹顶鹤存活个体达89只,繁殖数量和成活率均创历史新高……”看着眼前这群撒着欢儿的小可爱,市林湿局鹤类繁育保护站站长于长斌满脸慈爱。
爱心救助,点燃鹤乡“星火”
盘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是丹顶鹤迁徙通道中的重要停歇地。盘锦丹顶鹤保护的故事,要溯源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被成功救助的4只丹顶鹤——丹丹、圆圆、欢欢、乐乐,成了盘锦丹顶鹤种群的最初火种。
为了壮大种群,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丹顶鹤的人工繁育工作。保护区陆续救助了很多因受伤、患病或迁徙时遭遇恶劣天气迷途等原因造成的伤病鹤,其中因依赖人类无法放归自然的,就成了后来盘锦丹顶鹤种群繁衍的重要力量。
2012年,已经有“鹤乡”美誉的盘锦建立辽宁省丹顶鹤种源繁育基地,占地近7000亩,现有雏鹤舍8座、孵化育雏室6间。采用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式,2016年至今已成功繁育成活531只。2021年以来,已经有255只丹顶鹤被成功放归自然。
双轨孵化,破解繁育难题
今年3月,繁殖季如期而至,保护站内的30对种鹤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异巢并卵等人工干预,通常一对一年只产两枚卵的种鹤们共产卵156枚。其中的108枚,在保护站内开启了人工孵化模式。
从温度到时间,人工孵化的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每一枚孵化卵,都感受过“鹤爸”“鹤妈”们无数次爱的抚摸。
每隔2小时,要进行一次翻卵操作,值班人员闹钟设定提前3分钟,防止胚胎黏壳。
孵化到18—20天,工作人员要把卵放到玻璃平面上,观察生命的轻微晃动,还会把卵贴到人体对温度最敏感的眼皮上,感受里面胚胎几不可察的温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孵化策略。
在成熟技术体系的支撑下,74只幼雏成功破壳,其中70只健康存活。
除掉破损和部分未受精卵,同步推进的自然孵化工作,是将36枚鹤卵放心地交由亲鸟,工作人员只采取远程监控、减少人为干扰、保障安全的“隐形守护”策略。最终,27只雏鹤成功破壳,19只顺利成活。
育雏日夜,谱写生命礼赞
幼鹤的成长,更是一场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
4月中旬左右出的第一批雏,由于气温低,需人工保温饲养15天。白天,若天气晴朗,小鹤们可以到室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阳光与微风;夜间,则回到室内,在电褥子、空调等设备营造的温暖环境中安睡。
小日龄幼鹤有互相争斗的习性,需要一鹤一筐。40—45日龄不再打架了,幼鹤们会转到小场地,自由进食。60日龄左右,2—3个小群(每群20多只)会合成大群,为野化训练做准备。
20日龄前的幼鹤,每日需进食5顿,体弱需要特殊照顾的,往往要增加到8顿,此后随着日龄增加不断减少,3月龄以上的幼鹤1天投喂3顿。幼鹤的动物性食物包括盘锦本地沟塘河流里的小鱼小虾,植物性食物则包括水稻、玉米等禾本科籽实,在它们笼舍的水中,工作人员还会加入切碎的蒲公英、苣荬菜等本地野外常见野菜,方便它们将来野化后自主觅食。
为了保证幼鹤的健康成长,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也必不可少,在特殊天气,还会辅助喂一些药物,预防疾病。
每天定时放牧也是幼鹤的必修课,别看只是溜溜达达,大量的自由活动和多晒太阳,可是协调幼鹤骨骼生长和钙磷比例、避免人工繁育涉禽常见腿病的最佳方法。
野化训练,叩响蓝天之门
幼鹤从孵化到长成,让人操碎了心。但丹顶鹤繁育的终极目标,是放逐这些美丽的生灵重返自然,重建野外种群。
飞翔、觅食和防御能力,是丹顶鹤回归自然的必备技能。这个野化训练的过程,长期而艰巨。
90日龄,幼鹤褪去最后的绒羽,羽翼已丰的它们终于可以展翅飞翔。
逼着它们翅膀变硬,是期待它们飞得更远。
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在驯飞场地,都能看到工作人员一路小跑着,把幼鹤们“赶”上天的身影。
能自由进食就营造野外场景,长大后逐步减少投喂,引导它们在野驯时自主觅食。
工作人员还狠下心模拟各种威胁,训练幼鹤对危险的识别与逃跑反应,提升它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野化训练的结束没有固定的时间节点,工作人员通过不断扩大丹顶鹤的活动范围、减少人工干预,让它们逐渐摆脱对人类的依赖,最终实现自然离群。
“它们只有真正回归自然,才算真正毕业。”被誉为“鹤爸”的赵仕伟和丹顶鹤打了三十多年交道,每一只在保护站孵化出的丹顶鹤都倾注了他的心血。每当看着自己亲手养育的孩子们飞向蓝天,心中有不舍,但更多的却是欣慰。
鹤舞长空,守护永不落幕
从最初救助几只鹤,到如今构建起完善的保护体系,盘锦丹顶鹤保护的故事,实现了从“保种”到“重建野外种群”的跨越。
在今年存活的89只丹顶鹤幼鸟身上,工作人员均已帮它们佩戴了环志及印有“LHK”(辽河口)标识的红色3D打印脚环,部分个体还佩戴了鸟类跟踪器。这些小小的标记,是它们回归自然的身份标识,也是人类对它们持续关注与保护的见证。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丹顶鹤的生态习性,不断优化繁育和野化技术,持续深化种群谱系管理,强化丹顶鹤野化训练,推动其全生命周期保护工作。”于长斌说,市林湿局将持续加强与沈阳农大等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丹顶鹤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加大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为丹顶鹤提供更加优质的栖息地。
鹤鸣悦耳,鹤舞翩跹。丹顶鹤翱翔于天际的绰约仙姿,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风景 。守护丹顶鹤,这个人与自然的美好故事,在盘锦,会永远延续。
辽河口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
责编:范铁宝
编辑:刘红
校审:王蕾
来源:盘锦日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