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在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们筹备11月21日会议之际,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出警告:海洋的加速衰退已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实质性风险,呼吁将海洋健康状况紧急纳入金融监管与监督体系。
WWF最新发布的指南展示了金融监管机构应如何保护价值 5.1 万亿美元的海洋相关资产,同时在可持续蓝色经济领域提供可持续投资机遇——这将为就业、粮食安全和气候韧性提供支持。
各国央行及金融监管机构必须确保货币与金融政策对海洋生态系统起到保护而非破坏作用,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是支撑全球繁荣的 "自然资本"。作为全球首要经济论坛,G20在凝聚协同领导力、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符合海洋保护及气候韧性目标方面,肩负着关键使命。
随着海洋生态系统日益逼近气候临界点,WWF警示,海洋加速衰退将对全球粮食安全、经济生产力及金融稳定构成威胁。最新研究显示(数据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自2023年初以来,全球超过84%的珊瑚礁已受到大规模白化现象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全球25%至40%的海洋物种的家园,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的旅游业与渔业产值,如今正面临生存危机。不过,采取行动仍为时不晚:若能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C以内、遏制污染、终止过度捕捞并加强海岸防护,我们便能为珊瑚礁以及依赖珊瑚礁为生的滨海社区增强在气候变化中的韧性。
WWF总部于今日发布《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海洋保护指南》(Oceans Guide for Central Bank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s),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金融监管、监督及货币政策体系,进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并引导资金流向对海洋有益的活动领域。该文件指出,不可持续的海洋开发行为正对金融稳定构成系统性威胁:若继续维持当前发展模式,未来十年全球可能面临高达8.4 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风险。若将海洋经济视为一个 "国家",其规模将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这份指南为各国央行、金融监管及监督机构提供了入门级行动路线图,核心目标包括:
评估并披露海洋相关金融风险敞口
将海洋风险纳入货币政策、监管工作及压力测试体系
引导资金从有害活动转向可持续蓝色经济领域
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海洋风险评估与应对标准的统一
指南中将中国作为优秀的实践案例: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涵盖海洋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以及海洋牧场的建设与运营。在2025年更新的《目录》里,渔业项目中明确要求排除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IUU)捕捞或对濒危物种的捕捞行为。2024年,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涵盖水污染管理等蓝色经济产业。中国人民银行还与欧盟、新加坡等央行合作,建立《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WWF全球绿色金融监管倡议项目负责人Maud Abdelli表示:"通过G20、金砖国家(BRICS)以及'绿色金融体系伙伴关系'(NGFS)——该伙伴关系由 100 多家央行及监管机构组成,致力于推动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发展——凝聚协同领导力,对于推动金融与海洋保护目标对齐、保障长期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WWF全球可持续蓝色经济项目负责人Louise Heaps补充道:"G20在将海洋议题纳入金融政策讨论核心方面,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我们敦促各国财政部长与监管机构立即采取行动,将海洋健康全面纳入金融框架体系,以保护全球经济、人类福祉与自然生态。"
如需联系采访事宜或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件至:news@wwfchina.org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