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野生动物救护专题 | 笼舍环境及丰容(上)

媒体:原创  作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专业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25/10/29 10:36:33

一、圈养动物的五项自由

通常认为,动物五项自由原则也适用于圈养的野生动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五项自由原则不断改进圈养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

(1)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保证提供让动物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水。

(2)动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保证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让动物能够得到舒适的睡眠和休息。

(3)动物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疼痛,预防疾病并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4)动物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保证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种条件和处置。

(5)动物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保证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伙伴在一起。

二、环境丰容的意义

环境丰容,是目前常用的改善圈养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措施,目的是改善和满足圈养动物对环境多样性的需求。其原理就是通过改变笼舍环境的丰富度而给动物生活带来生活益处。环境丰容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增加动物积极表达天性的频率和种类,有利于动物减轻笼养时的压力,便于快速康复。如将食物分散放置在饲养区域,而不是固定放在某一位置,这样可以促进动物更多地表达觅食行为,减轻笼养压力,锻炼其野外生存能力。

2.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

3.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

4.增强动物应对圈养环境挑战的能力,以及放归后迅速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例如为动物提供躲避的设施或场所,或者为即将放归野外的鸟类和小型兽类提供模拟野外活动的树枝、栖木等。

三、环境丰容的方法和原则

环境丰容没有固定的方法和内容,要根据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圈养的时间、空间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动物园、人工养殖以及用于研究或娱乐表演等长期饲养用的野生动物与救护短期饲养、将来放归野外的野生动物,在进行环境丰容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长期圈养的野生动物来说,环境丰容的目的就是复制或模拟那些在自然环境中能改善动物生存条件的积极方面,如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鼓励动物表达自然行为,提供必要的环境刺激,或是避免将群居动物分开饲养等。需要说明的是,环境丰容举措不是一定要模仿自然条件,只要采取的措施能让动物产生相同的行为反应就算有效。如装满了食物供黑猩猩掏取食用的“假”蚁窝,就无须从形态上模仿真正的白蚁窝。另外,虽然许多生活在野外的物种会面临饥饿、伤病甚至被捕食的风险,但为长期饲养野生动物开展环境丰容时,却要避免采取那些有损害动物生存条件的措施。对于短期饲养的野生动物,丰容措施则应尽量复制自然环境的所有特性,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目的是增强它们放归野外后的生存和适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负面特性可能会影响动物的生存条件,如忍受极端天气、不适宜的温度、取食难度加大、食物腐败变质、寄生虫、病原体感染风险增加等,所有这些做法不适用于那些受伤或受伤后正在接受治疗康复的动物。

四、环境丰容的效果评估

丰容效果的好坏要结合圈养动物生存条件要求和动物本身习性来进行评估,主要通过观察动物在环境丰容后对环境的适应、利用效率和自身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是否达到了当初环境丰容的目的:

1.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符合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

2.动物生活在环境中是否安静,无干扰。

3.动物是否生活愉悦,无压力。

4.动物是否有多样的选择。

5.环境温度是否合适,能否得到干净、充足的饮水和食物。

6.动物是否能够正常表达自然天性。

7.是否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保证动物的身心健康。

8.动物是否能够静养或进行正常的社群交流。

9.是否达到环境丰容的预期。

10.环境丰容后是否影响正常的饲喂、消毒等操作。

五、经验总结改进

环境丰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要根据笼舍的条件因势而为。环境丰容后要对动物在环境中的适应度、多样性选择、利用效率、安全性等方面,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需求等方面进行观察总结,不断改进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改进:

(1)动物的行为是否能够正常表达。

(2)活动空间是否受到环境丰容的限制。

(3)是否符合动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

(4)环境丰容后动物的多样性选择是否增多和利用效率是否提高。

(5)使用的环境丰容材料是否安全、坚固。

(6)环境卫生清理、消毒、喂食、给水是否方便。

(7)是否能够达到环境丰容的预期目的。

六、兽类康复笼舍环境要求

兽类康复笼舍一般要根据动物的个体大小、性情和生活习性来统筹布置。因为兽类的种类和个体差异很大,所以用同一尺寸或同一布局等方式来安置从蝙蝠到野猪等众多动物是行不通的。但有一些通用原则适用于安置所有兽类,例如防止逃逸的双道门或类似的建筑设计是有效的。笼舍的朝向、位置、材料等,如铁丝网、木材或在墙壁内表面附着网状物等。在笼舍和人、笼舍与笼舍之间提供视觉阻隔屏障,让所有患病康复动物减轻应激反应。大多数不到4周龄的小型兽类可以安置在孵化器或保温的房间内。如果出生时间相差不大,通常可以将未成年的同种兽类动物安置在同一笼舍内。

另外,对于一些兽类的康复笼舍环境有需要特别考虑的事项。

猪科动物康复笼舍一般要建在地势较高,容易排水、便于通风采光的地方。笼舍面积最小为3m×3m,高3m以上。地面不用硬化,半边顶上加棚以防雨、防晒。四周为1m高砖墙为佳,墙上加铁丝网。相邻笼舍间留有串笼通道,一般3间笼舍为一组,可以左右串笼,以避免抓捕造成的应激反应。笼舍内安置厚重坚固不易打翻的食盆。提供面积为2㎡左右的浅水池,供其洗浴。可以栽种粗壮的木墩或倒木,供其娱乐玩耍。

鹿科、牛科动物康复笼舍不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有3间左右即可,笼舍面积一般最小为20㎡,笼舍间留有串笼通道。笼舍要确保不让动物逃逸,还要有防暑、防雨雪的棚,地势要有一定坡度以有利于排水。这类动物需要有一定面积的运动场,运动场一般为露天围栏即可,圆形的围栏能够促使动物离开墙壁而不撞上墙角,减少它们受伤。大部分鹿科、牛科动物跳跃能力很强,围栏高度不得低于3m,要有一定的通风性。围栏内要有饲料槽和水槽,地面坚实平坦,不用硬化,有适当坡度,易排水,易清扫消毒。

犬科动物康复笼舍分为内舍和外舍。内舍面积最小为2m×3m,高2.5m,三面砖墙,水泥抹光,一面网孔为3cm×3cm的钢网墙,水泥抹光地面,内、外舍之间为砖墙,中间修建一处50cm×50cm的推拉门。外舍面积最小为3m×3m,两边砖墙,内壁水泥抹光,内、外舍均需用网孔为3cm×3cm的钢网全封顶,外舍地面50cm以下要做衬网,防止动物打洞逃逸。笼舍放置人工巢穴或笼箱,供动物隐蔽、休息。

熊科动物康复笼舍需正面为高40cm、宽30cm的水泥基座,上面为直径1.5cm的圆钢焊接的栅栏式网墙,高2.5m以上,顶部也用直径1.5cm的圆钢焊接的栅栏全封闭,内设兽穴应该用实心的木材、混凝土块或砖制成,体积为2.44m×2.44m×1.83m。这样可以安置1个成体或2个亚成体。笼舍内地面不要硬化,地面50cm以下做好防逃逸衬网,地面垫料材质应该是天然的(土壤和草地)以免破坏动物足垫,有条件的话,笼舍内安置大树墩和耐用的木盆,让熊科动物玩耍、沐浴也是必要的。

猫科动物康复笼舍分为内舍和外舍。内舍面积最小为4m×3m,高3m,四面砖墙,地面、墙面水泥抹光,内、外舍之间砖墙,中间修建一处50cm×50cm的推拉门。外舍面积最小为3m×3m,两边砖墙,内壁水泥抹光,正面为高40cm、宽30cm的水泥基座,上面为直径1.5cm的圆钢焊接的栅栏式网墙,高2m,顶部也用直径1.5cm的圆钢焊接的栅栏全封闭。地面不要硬化,地面50cm下用不锈钢网做内衬,防止动物打洞逃逸。笼舍内应该设置让动物攀爬的大的枝条、树干、树墩(有些中空)和高台。其他设施如塑料桶、大口径PVC管、笼箱或人工洞穴等,供动物隐蔽、休息。

浣熊类动物攀爬能力强,胆小,较灵活。浣熊类动物康复笼舍内可以将钢丝网或粗麻袋制成的吊床、专用的笼箱悬挂到笼壁或屋顶上,也可以将塑料桶或其他东西(如树墩等)放置在笼舍内,供其隐蔽、休息。另外,放置不同高度的树枝、栖架和树墩等用来促进其攀爬。这类动物有游泳、洗涮食物的习性,一个浅的水池或水盆很合适这类动物,其大小应以适合这类动物沐浴和洗涮食物为宜。由于这类动物可能携带寄生虫,所以用来安置浣熊的笼子在完全消毒前不应用于安置其他物种。

灵长类动物是群居动物,其康复笼舍的设计容量以每间20只左右、5kg以下的猕猴为宜,一般不宜放入过多的动物。笼舍的布局通常采用双排对开的布局,每侧5间笼舍,笼舍间有串笼和通道。笼舍分为内舍和外舍。内舍做屋顶,外舍则不做屋顶,改用铁网封闭以便采光,主要是便于内舍避雨和动物打架时可暂时躲避。南方通常内、外舍不做或只做些小分隔,北方需做内、外舍的分隔,以便内舍加温。外舍的顶部要设计成有斜坡的以便于篷布排水,内舍向外舍部分的顶部逐渐降低并做好撑住篷布的铁架,不能让动物抠到篷布。内舍要保证室内温度在17℃以上,对于原分布地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灵长类动物来说耐热不耐寒,尤其是没有经过低温锻炼的灵长类动物在气温低于20℃时极易感冒,气温低于13℃时几乎会全部感冒,气温低于1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加温设施必须非常坚固,以动物不能破坏为准。外舍要有足够的可见光面积,可以满足上午阳光直射,使动物能得到尽量多的光照。由于灵长类动物多是树栖动物,不耐潮湿,因此要在内、外舍架设栖息架。群居的灵长类动物可以一个挨一个在栖息架上取暖,因此栖息架长度至少5m。笼舍通常要架设铁质底网,底网离地面高度在60 ~ 80cm。底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至少可以满足3个饲养员同时在底网上作业。笼舍地面用混凝土做成内高外低、高差20cm的斜面,以便于用高压水枪冲洗。笼舍最高的顶离底网高度不能超过2.5m,最低的顶离底网高度不低于1.5m,以便于捕捉动物。笼舍的规格通常是宽3m,长7m。其中,内舍长3m,外舍长4m。在外舍安装自动饮水设施,配备两只猴子都搬不动的重食槽,通常可用猪用铁食槽。猴房外两侧做排污沟。为了减少外界对动物的影响,通常用砖砌封闭外墙或栽种植物遮挡视线。

貂类、獾类动物是非常善于挖洞的一类动物,为避免其掘洞逃逸,康复笼底必须用衬网铺垫保证坚固。休息、躲避的巢穴可以用垃圾桶的金属内胆放入洞穴内,在内胆内垫入干草、修剪整理过的树枝

等,作为其休息的场所。

啮齿类动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很难做到满足所有类群需要的必要条件。了解这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后,基本上提供以下条件,就能满足大部分啮齿类动物的需求。在笼箱盖上放置重物以防止其逃逸,内放卷纸筒、小木箱等可以用来作为躲藏处。许多小型啮齿类动物需要挖土掘洞,掘洞是这类动物很重要的一个习性。另外一些物种需要利用土壤埋藏食物、需要沙土沐浴或进行其他的行为活动,所以对于许多小型啮齿类动物来说,植物材料和土壤是生活区重要的必备条件。露天笼舍应该在深30cm以下土壤或沙土地下掩埋钢丝网或层压板作为内衬以防止动物逃逸。屋顶可用强力卡钉把钢丝网钉在木材条板上。应该为5周龄的亚成体提供用于啃咬的枝条,用以控制牙齿的生长,注意提供的枝条或树墩的树皮必须是无毒可食用的。松鼠类还需提供攀爬的枝条、平台等设施和方便休息、躲藏的笼箱、巢箱。

兔科动物康复笼舍需要特殊结构的材料。在笼舍骨架结构中避免使用木材,因为这类动物有啃食、咀嚼木材的习性。在笼壁结构上,避免使用金属丝网或钢丝网等材料,因为这类动物没有良好的景深感而不能看到围墙,易撞伤。用窗帘布或筛网来建造外围遮挡,“视觉障碍”的高度达到成体动物的耳朵以上。不要在内部安置布或筛网,因为这类动物会咀嚼这些材料。室内安置也必须提供足够的“视觉障碍”遮挡,作为减少应激反应的手段。笼壁的内表面要无外露的突出物,因为这类动物通常要沿围栏周边跑动,避免划伤。所有围栏内都应该有独立的掩蔽场所,其朝向远离入口。笼舍内应有用于啃咬的枝条或可食用的树皮等,用以控制牙齿生长。这类动物还需要松软的地面或干草墩来挖洞,天然的灌木或干草捆不但可用于遮阴,还能为其提供掩蔽场所,是很好的环境丰容材料。

编著: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护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

封面图片:莫嘉琪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阅读 15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