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野生动物救护专题 | 笼舍环境及丰容(中)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25/11/6 8:42:49

七、鸟类康复笼舍环境要求

(一)猛禽类笼舍要求

新接收的猛禽应单独安置,或少量猛禽在条件相同时可安置一室(如同一窝幼鸟)。康复笼舍内应至少水平放置一条栖木,在接近天花板处放置高栖架。使用人工草皮或其他合适栖息的材料盖住暖气片,防止其灼伤猛禽足部。

猛禽笼舍环境

猛禽笼舍

康复笼舍可以安装窗户,以与户外相通。需保证猛禽不会碰撞玻璃而受伤。在窗户前放置格栅的距离要合适,防止猛禽卡在格栅内或折断羽毛。窗户开口方向应避开人类活动区。笼舍门应该牢固(不透明),有小窥视孔,方便人在不干扰猛禽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墙壁应牢固。笼舍不建议用网质材料。地板和墙壁必须铺瓷砖,便于洗刷和消毒。地砖须向地漏倾斜,确保地面干燥、不积水。

每间笼舍内都应放置供猛禽饮水和洗浴的浅水盆,随时供水且每天更换。为某些种类(如小型猫头鹰)放置盒子等物品,方便其藏匿。

每次安置新的猛禽前,必须对地面、墙壁、地面覆盖物和水盆进行清洗、消毒并干燥。定期应检查笼舍有无损坏,以免导致猛禽受伤或逃逸。猛禽入住笼舍前,必须确保笼舍内的栖木和其他设备是干燥且安全无毒的。

1.室外鸟舍

室外鸟舍用于猛禽放飞前的调整和评估,圈养康复期较长的猛禽(如羽毛重新生长,严重受伤后的长期康复,必须等待下一个迁徙季节才能放飞的猛禽)。此类鸟舍不适用于需要每天接受治疗的鸟,但适合可以在食物中添加药物、不必每天把持的鸟。室外鸟舍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飞行空间,有多种栖架和栖息位点,有饮用水和洗澡水,并增添隐秘领域。

猛禽室外康复训飞笼舍

室外鸟舍的大小和形状部分取决于用途(如短期驯化、观察、捕食、飞行)及安置猛禽的种类。笼舍的设计必须满足“野生动物康复最低标准”;选址及周围植被必须考虑猛禽的安全感,温度的调节也很重要;至少三面有遮蔽物(或板条木),最好四面都有;采光及通风良好;门上任何窗口都应覆盖深色的布或固定遮挡板,提供视觉屏障;理想的条件是使用天然植物(落叶树)遮阳,以对抗夏季的高温。没有遮阴的笼舍必须有一个洒水系统和其他遮阳方式以防止高温。保证笼内某个区域有遮挡(屋顶),猛禽可以自主选择飞至屋顶下进行避雨、纳凉或远离洒水喷头等。多只猛禽合住的笼舍内,应设多个巢箱或其他遮蔽物,供同舍的猛禽自主选择,避开同类。

室外鸟舍的建材必须便于清洁、消毒且耐用,保证猛禽的安全及合理的成本。某些经过处理的木材可能对猛禽有毒,应该避免使用。应使用加压处理的木材,以保证笼舍结构的长久性。铁丝围栏很容易伤害猛禽的羽毛和肢体末梢,应避免使用。如果笼舍顶部使用网状材料,要将其拉长拉紧,防止猛禽脚趾或羽毛缠绕其中。必须在笼舍网状顶部加盖坚固的金属围栏,确保猛禽不能逃逸或笼舍内进入其他捕食动物。栖架后方的墙为笼舍内最需要清洁的区域,可在墙体上安装塑料布并定期更换清洗。入口设置双重门,防止笼舍内猛禽逃逸。每间笼舍都有独立的门,还要建立统一的安全门。屋顶联建在安全门内。所有门必须从内、外都能关闭。提供能饮水和洗澡的浅水盆,每天至少更换一遍。天气炎热需水量大时,更要频繁更换。清洁笼舍时,需要流动的水源,要准备足够长的管子,冲洗所有房间。

地面要求排水系统良好,确保每日清洗时地表或地下不积水。不能磨损猛禽爪部,不能是混凝土或有尖锐石块的地面。常用基材包括细砾(小的圆形石块,直径约1cm)或排水良好的砂石。如果笼舍内草能自然茂密地生长并保证整洁,也是可行的。基材一般要避免使用有机物质(如木屑),以减少患霉菌病和其他真菌病的风险。

笼舍要防止其他掠食动物从围墙、屋顶或墙下进入。其他掠食动物可能飞进、爬进或从地下钻进,从空隙中挤入或从相邻树木跃入笼舍。靠近栖木、墙壁和顶棚开口区域,必须用铁丝或其他坚固的材料封闭。可在笼舍周围地面以下几厘米处填埋实木或链节,防止其他掠食动物刨地进入。应定期检查笼舍有无损坏,避免意外发生。

2.栖架及内部装饰

室内和室外笼舍要安放多样栖架。考虑因素包括:猛禽爪的大小;栖架到地面、墙壁、顶棚的距离;猛禽的飞行能力;栖架的材料及覆盖物;某些种类的特殊需求(如隼台)。

覆盖人工草皮的猛禽栖杠

猛禽栖木

少数的栖架应该具有一定的活动性,这样可以模仿猛禽在野外降落到树上时的自然反应。可通过安放一根可摆动的栖木或一些树枝、管子,这些栖架会随着猛禽自身的重力而轻微晃动,达到模仿的效果。栖木的材料包括连带着粗糙树皮的天然树枝、木制圆棒、PVC管、圆边的木料、原木或金属管。天然树枝在粗糙树皮脱落后必须更换。塑料和金属材质的栖架上必须覆盖有合适的材料。栖架上的覆盖物需要足够的垫层,并且表面要凹凸不平。每次猛禽停歇在栖架时,足底各个部位都能承重。人工草皮是理想的覆盖物。

栖架后面安放一面坚实的屏障可增加安全感。必须注意屏障和栖架的定位,尽量减少羽毛损伤。栖架应距墙壁一定的距离,这样易于清理墙上的粪便。用墙上的托架撑住栖木或使用可自立的栖木,便于调整,以适合不同的猛禽种类。可以在室外笼舍的墙壁前或栖架前,从顶部悬挂标识,提醒猛禽放慢速度,避免碰撞。可以使用软塑料条或帆布带为标识。可以为某些种类或个别猛禽安放适合的树枝、盒子及其他器具,此适用于无法飞上栖架的猛禽走上原木或树枝,让其逐步适应更高的栖架。确保所有猛禽都能自由栖息。

(二)水禽类笼舍要求

水禽是指那些花费大部分时间在水下、水上或水周围活动的禽类。水禽类康复笼舍都分为内舍和外舍。外舍一般为露天笼舍,内设水池,不同水禽物种及其受伤情况不同对水池的尺寸、水的深度要求不同。设计水池时要考虑到每一个物种对取食、饮水和水浴行为的需求,包括游泳水深、洗浴和饮用情况。水禽都善于飞翔,对空间要求很大。只要条件允许,提倡野生动物救护部门修建尽可能大的笼舍,便于水禽飞翔训练。用于修建水禽笼舍的建筑材料与其他大多数禽类笼舍的需要一样,所有材料都应该是易于擦洗和消毒的,并且是防水、防锈的材料,比如镀锌网或尼龙软网。

游禽康复笼舍一般分为内舍、陆地运动场、水面运动场三部分,内、外舍之间以门相通,这三部分的面积比以1∶2∶3为宜。其中,内舍要注意防寒、防潮,满足冬暖夏凉、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条件。内舍大小以保证鸟类可在内部正常活动,可完全展翅,面积最小为3m×3m,高度1.8~2m为宜。内舍备有鸟类躲避处、挡雨遮阴处。内舍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可用瓦顶,墙壁用砖墙或泥墙均可。外舍面积最小为50㎡,棚顶和四周用尼龙网或铁丝网搭盖圈围,网眼以鸟类头部不能钻出为宜。陆地运动场要干爽不积水,铺5cm厚砂土,种上树木或作物遮阴,防止闷热。水面运动场面积30㎡左右,水深50~80cm,可供游禽潜水、游泳。食具、水盆、隐蔽用的巢箱可设在运动场一角,供鸟类栖息、饮食。

游禽笼舍环境

游禽笼舍

涉禽康复笼舍的设计也尽量模拟野外生境,并且在笼舍内设立一个或多个能够为动物提供隐蔽的场所。这对动物康复十分必要,对神经质动物(如大鸨)尤其如此。涉禽类适应小环境和饲料后应放入大型笼舍内饲养。笼舍应坐北朝南,半室内形式,要求采光良好、地势高且干燥,环境安静,面积约为3m×5m,笼高3m。地面泥土上铺粗沙,笼顶北面1/3面积安装阳光板,起到遮挡部分阳光和雨水的作用。笼舍铺设网径为1.2cm不锈钢软网,防止鸟类飞撞受伤。夏季应在笼顶覆盖遮阴网。

涉禽笼舍环境

涉禽笼舍

鹭科、鹳科动物康复笼舍内还需在高处设置栖木,天然的栖木较为合适,粗细则要视鸟类的体型大小而定。树枝的摆放方法应考虑鸟类站在栖木时的身体位置。栖木不应碰到鸟类的身体,以免损伤鸟羽毛,尤其是尾部和双翼的羽毛。

鹭科、鹳科动物笼舍

大多数涉禽喜欢站在水里嬉戏,因此最好在笼舍内提供一个水池。塑料盆、小型充气水池和空置胶制沙坑都可用作流动或临时水池。但是要注意水质的干净,及时清洁换水。如果水池的水不流动,致命的细菌如梭状菌会滋生。水池壁不能太陡峭,水池深度一般5~8cm即可。水池底及池壁不能太光滑,以免鸟类滑倒,最好在底部加上一个可以清洗的防滑底垫,如人造草皮或其他胶制地垫等。

场地地面以天然地面或草坪较好,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在笼舍内地面铺垫一些木刨花也是较好的选择。但是刨花木屑易感染细菌,要及时更换清理。也可以在地面铺垫沙子。无论是哪种垫料,都要注意垫料的清洁度和干燥度,沾染粪便的湿垫料是细菌、真菌的最佳繁殖场所。

(三)雀形目鸟类笼舍要求

在布置雀形目鸟类康复笼舍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种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这对动物的饲养康复十分必要。雀形目鸟类有许多天然的捕食者,例如鹰、隼、蛇和小型哺乳动物,而且家养动物(如猫、狗)也可以捕食它们。笼舍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把这些鸟类暴露给潜在性的捕食者,从而减少应激反应及可能受到的损伤。当把一些物种放在一起混养时,也要考虑到体型的差异和食性的差异,避免互相捕食伤害,如喜鹊和乌鸦可能会捕食其他小型鸟类。

康复笼舍分内舍和外舍。内舍可用砖混结构,外舍可用钢架结构。笼舍铺设金属网(镀锌网最佳)孔径小于或等于1cm,不建议使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如果尼龙网网线被鸟类或其他动物撕破变松,可能让捕食者进入或笼舍内的鸟类逃出,另外铁丝网可能损伤鸟类的羽毛。外舍应结构牢固,能防害兽、猛禽等天敌动物的攻击,能防逃逸。四周宜用黑色布料或塑料薄膜等遮挡视线,顶面应保留足够透光面积。笼舍四周地面以下埋设深50cm以上的铁丝网,防止鼠类动物危害。地面不要硬化,内铺沙土和树叶,安置一些鸟巢或巢箱,提供足够的隐蔽区域。笼舍内应设栖架,粗细根据鸟脚大小定,以适合鸟站立和适当横移为宜。笼舍应能避风、避雨,防护程度以避免鸟类个体直接受到上述危害为宜。

另外,雀形目不同鸟类对放归前训飞笼舍环境的要求差别很大。大山雀、黄腹山雀、麻雀、小鹀等小型鸟类都是直接离巢起飞,基本不需要太多的空间飞行训练。

小型鸟类笼舍环境

小型鸟类笼舍

编著: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护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

封面图片:魏斌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阅读 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