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的香蕉种植园或雨林落叶堆中,潜伏着一种令人既畏惧又着迷的生物 Phoneutria nigriventer,中文名“巴西流浪蜘蛛”。它的拉丁学名充满戏剧性:属名“Phoneutria”源自希腊语“φονεύτρια”(谋杀者),种名“nigriventer”意为“黑色腹部”,描述其腹部标志性的深色斑纹。
其他的中文名有:黑腹栉足蛛、香蕉蜘蛛、巴西漫游蜘蛛
这个名字并非危言耸听。作为南美洲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它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最危险蜘蛛”。不过,科学家们更愿意称它为“机会主义猎手”—不结网、不守株待兔,而是主动游荡捕猎,像夜行的刺客般穿梭于丛林与人类活动区之间。
巴西流浪蜘蛛的体型在蜘蛛界堪称“壮汉”。成年雌性身长(不含腿)可达3.5-5厘米,若算上修长的步足,整个体长能超过13厘米,约等于成年人手掌大小。雄性体型稍小,但步足比例更长,这让它们能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移动。
它们的体色以棕褐色为主,像枯叶般的伪装色帮助其隐藏于环境中。最醒目的特征是腹部纵向的黑色条纹(这也是种名的由来),以及一对鲜红色的螯肢-这对“毒牙”在感受到威胁时会高高举起,仿佛在发出警告。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它们的步足末端长有密集的“毛刷”(栉状毛),这些特化结构能帮助它们在光滑表面上快速爬行。
巴西流浪蜘蛛是典型的南美“原住民”,主要分布于巴西东部、阿根廷北部、乌拉圭和巴拉圭。它们偏爱温暖潮湿的环境,原始栖息地包括热带雨林、棕榈树林和河岸灌木丛。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张,这些蜘蛛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香蕉种植园的遮荫棚、仓库的纸箱缝隙、甚至城市公寓的鞋柜角落,都成了它们的临时据点。
这种栖息地选择与它们的捕猎策略密切相关。作为纯粹的“游猎型”蜘蛛,人类活动区密集的昆虫(如蟑螂、飞蛾)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研究显示,城市区域的巴西流浪蜘蛛甚至发展出更强的耐光性,能在夜间路灯下捕食趋光性昆虫。
据巴西卫生部统计(综合历史统计),每年约有3000起巴西流浪蜘蛛咬伤案例,致死率约0.5%-1%,多数死亡案例为儿童或未及时就医者。被咬后会出现局部剧痛、呕吐、视力模糊,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