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说起“南极保护”,我们在保护什么?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3/10/17 11:00:41

“南极洲应仅用于和平目的(Antarctica shall be used for peaceful purposes only)。”——这是《南极条约》第一条第一款的第一句话。1959年,在冷战愈发僵持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齐心协力推出的这份多边协定将南极洲保护起来,共同声明只将其用于和平和科学目的,为当时紧张的世界局势带来了一丝缓和的曙光。然而,尽管南极周围的海域同时也被纳入管理,但彼时对保护范围、水平、机制的管理规定均不完善,南大洋的保护在实际上是缺位的。

说起南极保护,就不得不提起南大洋的基石物种——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它为鲸、企鹅、海豹、信天翁等诸多南极生物提供着重要的食物来源,其资源量据评估超过4000万吨,和地球上人类生物量总和相当。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南极磷虾独特经济价值的同时,渔业技术也日新月异。20世纪70年代起,南极磷虾遭到了大量捕捞 。人们不禁担忧:如果南大洋一片寂静,那仅仅保护一片荒芜的南极冰原又有何意义?在磷虾种群保护等一系列议题的背景下,CCAMLR于1980年诞生。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CCAMLR的全称是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即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其提出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CAMLR Convention)。公约的目标如同名称一样直白:在南纬60度以南及构成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南极幅合带之间的海域,养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

该公约的设立并非全面禁止接触任何南极海洋生物以实现保护——在公约第二条第二款中即强调,“养护”一词包括合理利用。因此在公约区内,渔业活动仍然是被允许的。目前的渔业活动对象主要包括巴塔哥尼亚犬牙鱼、南极犬牙鱼、鲭鱼冰鱼和南极磷虾。自1980年公约开放签署以来,南极磷虾的捕捞量已大幅降低。

目前,南极磷虾主要分布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48号渔区(FAO Area 48),总体上临近西南大西洋。南极磷虾的捕捞根据公约中的两项养护措施进行管理,其中养护措施51-01规定48号渔区的总捕捞量必须限制在62万吨以内,当磷虾总捕捞量达到该水平,整个渔区将会关闭;而另一条养护措施51-07则为该渔区内的4个亚区规定了捕捞限额的比例,其管理十分严格。CCAMLR强调,除非科学数据表明捕捞可持续,否则不应扩大磷虾捕捞规模。

磷虾 © naturepl.com / Visuals Unlimited / WWF

然而,上述的养护措施都旨在减轻磷虾捕捞对掠食动物影响的临时性措施。CCAMLR一直在推动制定更长期的、基于生态系统特性的管理方案——海洋保护地(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CCAMLR 成员国每年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举行会议,基于共识制定政策。成员国可以为南大洋不同区域提交海洋保护区方案,如果提案通过科学委员会审核,且由协商国协商一致,则可以以养护措施的形式在南大洋建立海洋保护区。

2009年,CCAMLR通过了第一个海洋保护地建立的提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公海保护地——南奥克尼群岛南大陆架海洋保护区(SOISSMPA)。紧接着,在2016年,第二个保护地罗斯海海洋保护区(RSRMPA)也由成员国协商一致成功建立。SOISSMPA是多种南极生物活动的重叠区,也是企鹅重要的觅食地,在这个保护地中商业捕捞被严格禁止,但是研究活动可以在CCAMLR-SC(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科学委员会)的许可下开展。RSRMPA则旨在保护范围更大的生态系统过程,不仅包括掠食性动物及其猎物的活动,也覆盖数种生物完整的生命周期。除了少数例外情况,在RSRMPA中捕捞活动也被禁止。

南极半岛,一群白眉企鹅正跳下冰面© WWF-Aus / Chris Johnson

尽管建立新南大洋海洋保护区的相关提案不断提出,但在2016年后,海洋保护区的设立陷入了停滞——东部南极洲、威尔德海、南极半岛海域都是南极生物觅食和繁殖的热点区域,却屡屡在CCAMLR会议上受到不同角度的质疑。CCAMLR成员国曾达成一致,到2012年在公约区内建立九个海洋保护区,组成南大洋保护网络。十一年后的今天,这个网络虽然尚未建成,但是此刻正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召开的第42届CCAMLR成员国会议仍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南极冰川© Wim van Passel / WWF

为了不使地球最后一片人类鲜少涉足的大陆成为寂静的荒原,无论是CCAMLR、社会组织,还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更多——南极地区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冰盖融化导致的栖息地和食物丧失是南极磷虾面临除商业捕捞外的另一个重大威胁。磷虾种群的衰减必然会影响包括鲸鱼在内的诸多南极生物。选择环境友好的能源、践行低碳出行方式都是可以与这些遥远生物产生联结的具体行动。

希望当人们有机会亲自涉足南极时,看到的依旧是这个星球上最原始但仍充满活力的生命景观。

阅读 160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