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老牛碳中和 | 项目团队赴青海调研青藏高原绿碳平台

媒体:原创  作者:老牛基金会
专业号:老牛基金会 2025/8/13 13:51:5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双碳”战略,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能动系和深研院于2025年7月20日-27日组织开展赴青海低碳调研社会实践项目。支队成员前往青海省的近零碳园区、企业、工厂和政府单位等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其在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01.政企座谈谋新篇:共探青海绿色发展路

2025年7月22日上午,实践支队前往青藏高原绿碳平台,与区发改委和绿碳平台团队开展座谈会。从光伏发电站到风能发电机组,从储能项目到碳谱惠平台,大家围绕青海绿色能源发展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讨论中,支队成员结合调研所见提出的家庭式储能项目构想引发共鸣——让清洁能源走进寻常百姓家,既提升用电灵活性,又能为电网调峰贡献力量。之后,双方关于碳平台固碳量互认的探讨,则直指跨区域绿色发展的协同痛点,为打通碳交易壁垒提供了思路。

实践支队与区发改委和绿碳平台团队开展座谈会

当话题聚焦于青海省生态价值量化项目时,支队成员表示未来希望通过量化模型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更精准可感,这也探索出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在青海的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能。这场座谈不仅是思想的交锋,更是校企地携手推动绿色发展的起点,相信在共同努力下,青海的绿色答卷会愈发精彩。

实践支队在绿碳平台合影

02.田间地头问农情:解锁生物可降解地膜

在农业低碳领域,支队成员走进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项目农田,在绿碳平台负责人介绍下,与当地农田经营主体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农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田经营主体讲解可降解地膜

实践中,队员们重点围绕可降解地膜的核心性能展开调研:从材料降解周期与土壤适配性,到不同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从农户使用成本与操作便利性,到技术推广中的痛点难点。通过田间观察与技术问答,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生物可降解地膜在减少白色污染、助力绿色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也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需扎根实际需求”——只有兼顾环保性能与农户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落地见效。

03.钢铁车间寻突破:共话西钢绿色发展

走进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宁特钢”),支队成员学习了西宁特钢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产品,并与企业负责人就环保技术升级与校企合作展开专题座谈。

支队与西宁特钢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

针对钢材生产中的环保痛点,双方聚焦颗粒物排放控制、SO₂吸附技术、氮氧化物去除工艺等关键环节,深入探讨技术优化路径。企业负责人表示,绿色智造是钢铁产业转型的核心,亟需高校科研力量支撑。王允同学代表支队提出,希望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需求精准对接,通过校企联合攻关,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产业降碳增效。此次交流为后续校企合作搭建了桥梁,助力钢铁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

支队与西宁特钢工作人员合影

该活动属于内蒙古近零排放示范工程项目,是由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伊金霍洛旗减碳生态振兴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多方联合发起,为加速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围绕我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有效地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推进降碳减排扩绿增长,助力推进实现“双碳”目标。

阅读 28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