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综合动态

揭密《原野之窗》,胖达带你体验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工作坊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0/12/1 10:15:42

《原野之窗》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用书(教师和学生)

©️ WWF/ OPF

11月16日,全球经典生物多样性教育专著《原野之窗》中文编译版正式发布,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召开的专家推介会在京顺利落幕。关于本书具体介绍和推介会详情可戳此处

随着近年来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升温,面向公众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提升一线环境教育者在生物多样性主题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和课程设计能力,11月17-19日,在中国林学会指导下,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WWF联合OPF共同举办了《原野之窗》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工作坊。

三天时间里,来自全国24个城市的33家相关机构的伙伴共同参与了此次工作坊,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教育者理解生物多样性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保护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并通过课程体验和实践练习,提升生物多样性主题的教学能力。现场热烈的学习和讨论氛围温暖了北京深秋的寒冷。

工作坊参与者现场合影 ©️ WWF/ OPF

此次工作坊参与人员地域分布图  ©️ WWF/ OPF

工作坊探秘

鸟瞰 © Martin Harvey / WWF

“生物多样性”内涵极其丰富,如何更有效地实现项目目标成为工作坊内容设计的首要前提。本次工作坊依旧沿用“实务培训”的培育模式,安排了理论知识、课程体验和实践练习模块,同时,每位参与者在工作坊后需要完成规定数量的生物多样性教育活动,希望参与者可以及时运用工作坊所学,进行演练和实操。我们相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者的生物多样性教学理论和技能,也让更多的公众有机会体验和参与生物多样性教育活动。下面请跟随熊猫君的脚步,一起感受现场的脑力激荡和学习成果。

WWF环境教育项目高级顾问雍怡做开场分享  ©️ WWF/ OPF

- 理论课程内容选取与安排

面向公众的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与高校的专业课程不同,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因此课程设计需要以环境教育理论方法为基础。本次工作坊的理论课程设计也依循于此,设置了“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为何重要”“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模块。希望可以帮助老师们完善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知识库,不仅可以轻松上手使用《原野之窗》,并进一步提升各参会机构自有生物多样性课程框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原野之窗》课程主题框架 ©️ WWF/OPF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项目经理陈璘正在进行现场讲解

©️ WWF/OPF

同时,我们还通过运用2019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WWF联合伦敦动物学会发布的202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等行业权威报告,以及讨论当下保护领域的热点议题和经典保护案例等环节,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挑战和保护方法经验。

WWF环境教育项目高级顾问雍怡博士通过自己亲历的一线环保经验和相关案例,进一步帮助老师理解生物多样性对全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并思考我们如何开展保护工作。

WWF环境教育项目高级顾问雍怡博士正在为参与者

讲解美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情况  ©️ WWF/ OPF

- 《原野之窗》课程体验与在地化思考

配合理论学习,为了帮助老师直观感受《原野之窗》的课程内涵,现场共带领领老师体验了3个模块课程,如寻找自身的基因多样性——“基因表象”模块,探寻物种间多种关系的——“超级侦探”模块,以及“环境议题辩论”。

这些活动不仅让老师们在快乐互动参与中进一步理解基因多样性,思考物种之间、物种与其栖息地之间的联系,对当下热点环保议题表达各自的观点,进行新知碰撞,并在过程中理解《原野之窗》课程的教学理念。

俩俩组队俩俩组队互找对方的遗传特征 ©️ WWF/ OPF

- 实践练习:漫步生物多样性长廊

这次的实践练习我们给每位伙伴留了一个开放性命题任务——运用工作坊的所学,设计1张生物多样性主题海报

你知道哪张是小熊猫的证件照,它如何杀敌?獭祭鱼说的是哪个物种的故事,它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平日看起来孤独的植物,又与动物之间发生哪些奇妙的联系?.......老师们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关注议题,并将自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对课程设计的各式想法和思考体现在了一张张海报中,最终共同在教室内共创了一条多彩的生物多样性长廊。整个展示汇报环节可谓惊喜不断、火花四射,掌声不断。

部分现场设计海报 ©️ WWF/ OPF

(请向左滑动查看)现场分享和参与互动的部分剪影  ©️ WWF/ OPF

听听参与者的心声

工作坊结束后,项目组进行了匿名问卷回访,收到了很多参与伙伴的心声和建议。

“此次工作坊通过同行交流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原野之窗》这套课程提供了很多可借鉴案例及操作流程。” —— 参与学员

“体验课程超级侦探食物网中多项内容的趣味性与互动参与性相结合,给了我课程设计的很多启发,原来知识学习还能如此这么有趣漫步生物多样性画廊,更好地让学员综合应用自己的所学,加深印象,同时大大加深了学员自身对活动的参与感。” —— 参与学员

“工作坊帮助我们对生物多样的概念有了更好的认识,但课程方面或者对外传达的方式方法还需要参与者回去进一步研读和提升。” —— 参与学员

蜂鸟 ©️ Gordon Petersen/ WWF

为期两天的生物多样性工作坊就在紧密的学习和交流互动中结束了,想念2020年初始我们遇到疫情时的惊恐和慌乱,这次与全国40多位伙伴的相遇相知更显难得与珍贵。

正如这套用书《原野之窗》四字透出的蕴意,期待借此书籍和工作坊的形式,为更多伙伴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教学打开一扇探索之窗,而这次工作坊也是未来的开始,项目组将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生物多样性主题教育的实务培训方案,纳入并丰富WWF环境教育实务培训和注册系统的管理体系,希望日后开放给更多有需要的一线环境教育工作者或对生物多样性主题感兴趣的公众。

1111111111111

阅读 418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