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我所在喀斯特天坑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媒体:原创  作者:植物园联盟
专业号:植物园联盟 2025/3/31 12:46:27

近日,我所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态学创新团队在CATENA(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2025 农林科学1区TOP,IF2023-2024=5.4)发表了题为“Nitrogen-Cycling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Tiankengs at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的学术论文,我所为第一单位,王晓慧博士为第一作者,蒲高忠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将天坑确定为喀斯特地区氮封存热点,强调了它们对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桂科学者、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不同进化阶段天坑(白洞天坑、神木天坑、大曹天坑)中氮循环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成熟的天坑表现出最高的土壤有机碳、氮和有效磷水平,塑造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Ralstonia pickettii和unclassified c_Betaproteobacteria分别成为天坑成熟和退化的潜在指标。氨氧化古菌在氮循环中比细菌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天坑的退化,与外部环境的连通性增加,氮循环的主导地位从氨氧化和硝化转变为反硝化。

图1. 不同进化阶段的天坑。

注:(a)白洞天坑、(b)神木天坑、(c)大曹天坑的三维全景;(d)未成熟天坑、(e)成熟天坑和(f)退化天坑的相应示意图。

图2.不同进化阶段天坑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组成。

注:(a)反硝化细菌(DNB)、(b)氨氧化古菌(AOA)和(c)氨氧化细菌(AOB)的OTUs的维恩图。堆叠柱状图显示了(d) DNB、(e) AOA和(f) AOB的种水平组成。

图3. 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注:(a)结构方程模型(SEM),红色为正相关,蓝色为负相关。显著的相关性用数值标记,模型拟合指标在每个因子的右上角表示。EF表示环境因子的平均值。(b)Mantel-Test相关性热图,用于说明了氮循环微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阅读 49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