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两栖爬行类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蜥蜴类
1.寄生虫病
蜥蜴类因其野外生活的自然环境和食性,不管是体表还是体内都普遍易存在许多寄生虫。因此对于刚接收的蜥蜴类,驱虫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及早地驱虫能够降低死亡率。寄生虫的种类主要有蜱、绦虫、线虫、锥虫等。驱虫药物有阿维菌素、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等。使用片剂、针剂均可达到驱虫的目的。若与敌百虫合用,可扩大抗虫驱虫范围。驱虫用药后,间隔1周再用1次即可。
2.腐皮病
(1)病因。
因饲养密度较大而互相撕咬、磨损,以及水质污染。在病菌侵入后,导致受伤部位皮肤组织坏死。
(2)临床症状。
患处溃烂,表皮发白。
(3)治疗方法。
首先清除患处的病灶,用金霉素眼膏涂抹,每日1次。若独自进食,可在食物中添加土霉素粉。
3.创伤
(1)病因。
在捕获、饲养过程中,四肢、口等部位发生擦伤、损伤、压伤。
(2)临床症状。
局部红肿,组织坏死,有脓汁。
绿鬣蜥外伤
(3)治疗方法。
对新鲜创伤应先止血,用纱布压迫,严重者敷云南白药,然后清洗创面,再用消毒药物(93%双氧水、0.5%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以防感染。大的创口应缝合、包扎。对陈旧、化脓的创伤,先将创口扩大,将创内的脓汁、坏死物质清除,使创伤形成新鲜创面,再依新鲜创面的处理方法治疗。
4.口腔炎
(1)病因。
进食时被食物中的骨骼等尖锐异物划伤、相互之间撕咬或缺乏维生素C,引起口腔表皮损伤或溃疡。
(2)临床症状。
口腔溃疡,表皮有白色坏死的炎症,严重者有脓性分泌物,拒绝进食,精神不振。
口腔炎
(3)治疗方法。
用消毒药棉缠绕镊子上,清除脓汁,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用西瓜霜喷洒患处,每日1次。在饲料中拌入抗生素药物,连续投喂3~5日。
(二)蛇类
1.脱水
新接收的蛇类需要补充水分的方式与其他物种有所区别,可以和其他种类的物种一样采取注射哈特曼氏溶液(或者乳酸钠林格溶液),注射方式为每日2次,皮下注射剂量为体重1%的液体[50%的水 50%的哈特曼氏溶液(或者乳酸钠林格溶液)]。脱水严重的情况下注射剂量可以每日注射体重的2%。蛇类注射时为避免伤害动物,可在尾部的皮下注射。也可以把蛇类浸泡在浅的加了益生菌电解质的温水(20℃~30℃)中,至少浸泡30分钟。如果超过30分钟,应该换一次水以保持温暖。对于虚弱的个体补水时应该注意保证蛇类的鼻孔可以高于水面,以避免溺死。
2.外伤
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捕捉、运输蛇类时,难免出现或大或小的外伤。尤其是现在不法商贩在运输和售卖蛇类时,多采用铁丝笼来存放,长时间使用的铁丝笼上崩开的铁丝头很容易对蛇类造成严重的外伤。
大部分蛇类的外伤能够自行愈合,而为了减少因为捕捉诊治造成的应激性,对于能够自愈的外伤可以不予理会。但是个别外伤严重的蛇类因为自然免疫力降低会出现肿胀现象。外伤治疗时,先用消毒液(可以使用酒精、双氧水等,为减少应激性可以使用碘伏)冲洗伤口,然后用龙胆紫药水涂抹患处,或者使用1%~2%的碘酊涂抹,每日2~3次,直至痊愈。如果伤口已经化脓,可以将研磨成末的土霉素或者麦迪霉素撒至患处,并按压将药粉黏在伤口上,避免蛇类爬行时蹭落。如果伤口溃烂严重,最好单独取出受伤个体,清创伤口后用创可贴包扎。
外伤经过常规处理后,一般在1周内会完全恢复。所以在救护场所内,应该严格检查,避免尖锐的物品如玻璃碴、铁丝头等出现在蛇类救护笼舍内,蛇类救护笼舍的封闭也尽量避免使用铁丝进行绑扎,否则会造成蛇类的严重划伤。
缅甸蟒外伤
3.寄生虫病
蛇类体内有多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多从蛇类吃的动物身上传染而来。这些寄生虫在蛇类的身体内寄生后,轻则削弱蛇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身体健康,重者直接导致蛇类死亡。在为蛇类驱虫时,应遵循“高效低毒、广谱价廉”的驱虫原则,即少量使用一种抗寄生虫的药物就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
另外,在对大批的蛇类进行驱虫治疗或预防时,应先对少数蛇类予以试验,密切注意观察其反应和疗效,确保此药安全有效后再全面使用。此外,无论是大批给药还是预试驱虫,都应事先了解驱虫药的特性,慎防出现中毒现象。同时,要备好相应的解毒药品,以防出现不测。
给蛇类驱虫现采用两种驱虫方法,首先是体内驱虫法,若从经济和实用方面看,当属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不仅可以内服,而且肌肉注射的吸收效果快而完全,1支5mg(5%)左旋咪唑能注射体重合50kg的蛇类。因使用剂量较小,对蛇(易深部肌肉注射)无局部性的刺激,其用量仅为驱虫净的一半。若与敌百虫合用,可扩大抗虫范围,对线虫、绦虫、血吸虫、蛔虫、圆线虫均有作用,用药后2~6小时即发生作用,可间隔1周再用1次。也可每年驱虫2次,多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其次为外用驱虫法,用药可选用阿维菌素粉剂、丙硫苯咪唑粉剂或左旋咪唑粉剂等。用药剂量如下:阿维菌素为0.1mg/kg、丙硫苯咪唑为10mg/kg、左旋咪唑为20mg/kg。将粉剂调制成水溶液,对蛇进行浸泡,从而达到驱虫的目的。
蛇类普遍携带寄生虫,并且对于野生蛇类来讲,由于食性的问题,寄生虫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对于将要放归野外的蛇类进行驱虫,看似对其生活没有很大帮助,但是经过驱虫后放归应该能够提高其野外成活率。而对于无法放归野外的蛇类进行驱虫,则有助于提高蛇类的饲养成活率。
(三)龟类
1.创伤
(1)病因。
在捕获、饲养过程中,龟的甲壳、四肢、口等部位发生擦伤、损伤、压伤。
(2)临床症状。
局部红肿,组织坏死,有脓汁。
(3)治疗方法。
对新鲜创伤应先止血,用纱布压迫。严重者敷云南白药,然后清洗创面,再用消毒药物(93%双氧水、0.5%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以防感染。大的创口应缝合、包扎。对陈旧、化脓的创伤,先将创口扩大,将创内的脓汁、坏死物质清除,使创口形成新鲜创面,再依新鲜创面的处理方法治疗。
2.甲壳溃疡
(1)病因。
环境以及水质污染导致细菌经由擦伤的伤口侵入感染。
(2)临床症状。
甲壳剥离、色素沉淀、溃疡、四肢麻痹、脚爪脱落、内脏坏死等。
(3)治疗方法。
可定期用红霉素软膏擦拭龟甲,对防治腐、烂甲有奇效。
3.感冒
(1)病因。
季节交替所引起的温度不稳定。
(2)临床症状。
活动迟缓,鼻冒泡,口经常张开。
(3)治疗方法。
可用感冒灵和安乃近溶于水中让龟饮服,并在龟后腿肌肉注射庆大霉素0.2mL。或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体重0.5kg以上的大龟可加大剂量至每次注射5万单位。一般连续服药和注射3日可痊愈。
4.肠炎
(1)病因。
由于喂食后,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导致肠道细菌性感染。
(2)临床症状。
病龟的头常左右环顾,轻度病龟的粪便中有少量黏液或粪便稀软,呈黄色、绿色或深绿色,严重的龟粪便黏稠带血红色,并极腥臭,食欲缺乏,身体消瘦,龟拒绝进食。解剖可见肠、胃壁上有出血点。
(3)治疗方法。
每天多次换水和投喂新鲜饲料。肌肉注射金霉素或氯霉素,每只病龟每次0.5mL,体重0.5kg以上的大龟注射剂量可加大至1mL,连续3日,并在饲料中加少量氯霉素、黄连素或痢特灵喂服。对严重者采取肌肉注射,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
5.眼病
(1)病因。
眼部受伤或因水质不好,刺激眼部而使龟类用前肢擦眼部,导致感染细菌。该病多见于红耳龟、乌龟、黄喉拟水龟、黄缘闭壳龟、眼斑水龟等,且以幼龟发病率较高。春季、秋季和越冬后的春季为流行盛期。
(2)临床症状。
病龟的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黏膜因眼的炎症而糜烂,眼球的外部被白色的分泌物掩盖,眼睛内部存在炎症。病龟常用前肢擦眼部,行动迟缓,不再摄食。严重者眼睛失明,最后日渐瘦弱而死。有些病龟在发病初期仅有一眼患病,如不采取措施,很快另一只眼也出现症状。
(3)治疗方法。
多喂动物肝脏。对患处进行消毒,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泡成1%水溶液,一日1次,一次40~60秒,连续3~5日。使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浸泡。成年龟用 20mg/L浓度,幼龟用30mg/L浓度。成年龟与幼龟一样,每次40分钟,一日1次,连续3~5日。涂抹达克宁眼膏。此外,氯霉素眼药水可以很好地治疗白眼病。
6.口腔炎
(1)病因。
误食尖锐异物或缺乏维生素C,引起口腔表皮损伤或溃疡。
(2)临床症状。
口腔溃疡,表皮有白色坏死的炎症,严重者有脓性分泌物,龟停止进食。
(3)治疗方法。
用消毒药棉缠绕在镊子上,清除脓汁,蘸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擦洗口腔。用西瓜霜喷洒患处,每日1次。在饲料中拌入抗生素药物,连续投喂3日。
7.肠胃炎
(1)病因。
喂食后,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投喂饲料不新鲜、水质污染等均可导致患病。
(2)临床症状。
轻度病龟的粪便中有少量黏液或粪便稀软,呈黄色、绿色或深绿色,龟少量进食。严重的龟粪便呈水样或黏液状,呈酱色、血红色,用棉签蘸少量涂于白纸上,可见血,龟绝食。解剖可见肠、胃壁上有出血点。
(3)治疗方法。
首要的是对胃肠的消炎和胃肠黏膜的保护,止泻、补液。轻者可服用痢特灵、黄连素、氯霉素等,严重者采取肌肉注射治疗,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
8.肺炎
(1)病因。
冬眠期,龟舍内湿度较大,温度低,且温度变化大;夏季,龟舍温度高,闷热,气温突然下降而引起。
(2)临床症状。
鼻部有鼻液流出,后期变脓稠,呼吸声大,龟的口边或水面有白色黏液。陆栖龟喜饮水,且量大。
(3)治疗方法。
冬季应保障龟舍内温度恒定,温差变化不大。夏季注意通风。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时,要及时增温。病龟先隔离饲养,然后肌肉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等。严重者无效。
9.体外寄生虫
(1)病因。
因野外的生活环境有寄生虫而感染。寄生虫的种类有蜱、螨、蚤、水蛭等。
(2)临床症状。
体表有虫体,外形消瘦。
(3)治疗方法。
发现龟的体表有虫体应后立即清除。对新接收的龟用1%敌百虫溶液浸洗,连续2日。人工饲养的龟发病率较低。对水栖龟类用0.7mg/L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分钟,可使水蛭脱落死亡。
10.体内寄生虫
(1)病因。
龟饮食时,将各种寄生虫的卵、虫体摄入体内,寄生虫寄生于龟的肠、胃、肺、肝等器官。寄生虫的种类有盾腹吸虫、血簇虫、锥虫、吊钟虫、隐孢子虫、线虫、棘头虫等。
(2)临床症状。
体质差,外形消瘦。
(3)治疗方法。
喂驱寄生虫药,如肠虫清、咪唑等。日常禁止投喂腐烂食物。
11.出血性败血症
(1)病因。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2)临床症状。
龟皮肤有出血的斑点,严重者皮肤溃烂、化脓。解剖发现肝脏肿大,脾脏淤血,肠黏膜充血,肠内容物污黑,肺脏充血。该病具有传染性。
(3)治疗方法。
将病龟按轻、重症状分档移池。对轻度病龟投喂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用诺氟沙星溶液浸泡24小时。严重者肌肉注射氯霉素。有的治疗无效。
编著: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护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
封面图片:张小宁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