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今年的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恢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
那么,湿地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湿地?下面的内容将给你答案。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在全国多地景区都上演了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位于北京周边的游乐场度假区也不例外。
在北京通州区,很多游客都会被一条3公里长的景观水系所吸引,这正是在萧太后河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作为环球影城度假区的“护城河”,萧太后河是这里唯一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
▲萧太后河(图源:镜朗生态)
昔日臭水河
今朝白鹭飞
展开北京水系图,横贯北京城区东部的萧太后河是不能被忽视的。它始建于公元988年,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
如果你在春夏走近河边,会看到浓密的水草在水底飘摇,黑壳虾隐藏其中,清澈的河水中肉眼可见一群群的黄䱂、青鳉、鲫鱼、鳑鲏等本土鱼类。
▲黄䱂和黑壳虾(图源:镜朗生态)
如果你在秋冬走近萧太后河,可以看到白腰草鹬、绿翅鸭等多种越冬鸟类,以及紫背苇鳽、黄胸鹀等多种北京市区较为罕见的鸟类。幸运的话,你还能发现数只白鹭迈着长腿在浅滩中悠然自在地觅食,甚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耳鸮。
▲很多珍稀鸟类都可以在萧太后河看到。(图源:镜朗生态)
而在几年前,它还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河”——水污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应俱全。住在附近的居民高女士对此颇有怨言:“这条河特别臭,夏天根本就不敢开窗。”
▲水生态系统恢复前的萧太后河老河道,摄于2020年4月8日。(图源:镜朗生态)
如今,这条又臭、又长、又黏……的臭水河,不见了!
从曾经的“臭水河”,到如今的“景观河”,这得益于2020年开始的“萧太后河典型河段水体生物群落恢复工程”。这一项目是北控水务集团研究院出资,SEE任鸟飞项目伙伴提供技术服务,采用在SEE任鸟飞项目中形成的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框架,重引入了本土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游动物、各种本土鱼类和虾、螺、蚌等本土底栖动物。
这种以生物多样性提升为导向的生物操纵技术,是首次在国内城市河道小流域尺度上采用, 快速实现了生物多样性恢复。这些鸟儿和鱼儿的回归,是这条河流因“生态系统方法”而复苏的最好见证。
▲林鹬 (图源:镜朗生态)
湿地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邻居之一
一提到湿地,很多人会想到滋生蚊虫的沼泽。实际上,“湿地”是一个通称,包含了多样的栖息地,那些被地表水浸淹频度高和持续时间长,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能够生长喜湿植被的区域都包括在内。
无论是湖泊、河流,还是沼泽、红树林,甚至鱼塘,稻田,都属于湿地的一部分。可以说,湿地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邻居之一。湿地充满了灵动的生命,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
资源丰富的湿地能够成为水鸟的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而水鸟群落的健康存续,也反映着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成效。然而,生机盎然的湿地生态系统也十分脆弱。很多受到人类活动负面影响的湿地,已经丧失了作为高质量水鸟栖息地的功能,同时也不能正常提供水质净化、产品提供等基本生态系统服务。
在中国的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甚至是唯一的越冬地。湿地面积锐减或湿地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影响候鸟种群数量。
▲栖息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水鸟。(图源:贾亦飞)
在讨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时,值得关注的对象不仅有像鄱阳湖、洞庭湖这样的大型淡水湿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与乡村中,许多小型湿地与河流同样有着巨大改进与提升的空间。
多年来,SEE基金会任鸟飞项目与伙伴一起持续关注小微湿地乃至城市河、湖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在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对3处大型城市中的内陆淡水湿地开展了生态修复实施工作。这些工作的成果,已经逐渐被行业企业和主管部门推广使用。萧太后河的生态修复项目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在珠三角重新找回童年的那条河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也是全球淡水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长在这里的人们的童年记忆里,都会有一条河或一个池塘,储满关于欢乐的回忆。他们跟着伙伴或父母在里面学会了游泳,抓鱼摸虾。
但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人们记忆中那条水质清澈,鱼虾遍布的河,开始漂浮着大量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的沙坪河,就是这样的一条河流。
▲水生态系统构建前后对比图。(图源:镜朗生态)
沙坪河是西江的支流,而珠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就是西江。沙坪河被称为鹤山市的母亲河,在鹤山的河段大约有30多公里。自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后,沙坪河水体脱黑脱臭,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本土水生态系统迟迟无法恢复,河道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水质波动较大。自2020年开始,SEE基金会任鸟飞项目与伙伴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沙坪河项目区重建原有的动植物群落,恢复原有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重建示意图。(图源:镜朗生态)
在项目实施前,沙坪河的外来物种生物量占比高达90%以上。经过人工清理外来物种,重新引入本土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和各种功能性鱼类,仅3个月,项目区内开始出现大量棒花鮈、南方波鱼等本土鲤科鱼类鱼苗。
之后,在沙坪河绝迹多年的“西江虾”、“黄沙蚬”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等也重新出现在沙坪河。
▲在沙坪河绝迹多年的物种相继出现。(图源:镜朗生态)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的鱼类、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均有显著提升。丰富的底栖动物和鱼类也将鹭类、沙锥等水鸟,以及黑耳鸢等猛禽,吸引到了沙坪河。
▲项目区内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均有显著提升。(图源:镜朗生态)
生态系统恢复,水质的提升,让沙坪河又将成为下一代童年记忆里的那条河。
“清流精灵”重现翠湖
如果你到云南旅游,除了迷人的风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各种奇特的美食,被冠以“清流精灵”之名的海菜花就是其中之一。
▲海菜花。(图源:镜朗生态)
翠湖曾经是滇池草海外围的湖湾,曾名“菜海子”,历史上也有海菜花天然分布。之后,由于水体条件改变,翠湖曾经数度干涸。重新蓄水后,由于水质和生态条件的改变,截至2021年,翠湖已经有半个世纪再未有海菜花生长。
在和人们阔别50年后,2022年4月,我们终于盼来了它的回归。星星点点、随波荡漾,是它们对人类亲切的问候。
▲海菜花重新在翠湖绽放。(图源:镜朗生态)
海菜花时隔半个世纪重新在翠湖绽放,得益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昆明翠湖水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参与试点项目”。SEE基金会任鸟飞项目与伙伴基于调研结果,以及此前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开展水生态修复的经验,为海菜花营造了较为理想的水生态环境,前后共计有超过6000丛海菜花被引入翠湖试点项目水域。
更为欣慰的是,由于生长海菜花的水域水质清洁,其他水草和水生昆虫众多,重新恢复的海菜花田已经成为高质量的鸟类栖息地。黑水鸡、骨顶鸡、绿翅鸭、普通秋沙鸭、白胸翡翠和普通翠鸟等野生鸟类已经出现在了重现翠湖的海菜花丛中,成功构建了一片以海菜花为代表的高原湖泊近自然水生态系统。
▲野生鸟类出现在重现翠湖的海菜花丛。(图源:镜朗生态)
湿地生机
处处都应鸢飞鱼跃
今天(2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修复”(Wetland Restoration)。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整整一代人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
SEE基金会的任鸟飞项目旨在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已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8个提名地及周边地区开展湿地保护项目,获取了大量一手数据,对构建本区域候鸟及湿地保护大数据平台,研发面向持续变化系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湿地生态修复道阻且长,“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画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
保护湿地和水鸟,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1. 不向湿地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不乱倒生活、建筑垃圾等。
2. 不要乱放生,特别是一些外来物种。
3. 学习护鸟的知识,制止捉鸟捕鸟行为。
4. 以身作则,不食用野生鸟类。
5. 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湿地中的各类本土动植物。
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