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古生物

奇趣自然 | 探秘史前巨型生物——巨齿鲨

媒体:保定自然博物馆  作者:中国古动物馆
专业号:孙莹 2025/8/15 15:23:50

探秘史前巨型生物

巨齿鲨

当《巨齿鲨》电影里那艘被一口咬断的潜艇在银幕上炸开水花,当《潜水员戴夫》中玩家对着突然冲出的巨型黑影心跳加速,当我们沉迷于《饥饿鲨》大鱼吃小鱼游戏的快感时——这个长着三角形锯齿牙,体长可达20米的史前鲨鱼,早已凭借“史前海洋霸主”的名号成为流行文化的“流量密码”。

但你知道吗?

真实的巨齿鲨。

或许比虚构故事更令人惊叹!

图片

巨齿鲨2海报(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在地球46亿年的演化史中,巨齿鲨无疑是海洋生物中的传奇。尽管它的体型不及现存的蓝鲸,却在中新世至更新世的海洋中占据着无可撼动的顶级掠食者地位,至今仍让古生物学家着迷。

Part.01

名称背后的“巨齿”密码

“巨齿鲨”的学名Otodus megalodon,种名源自希腊语,意为“巨大的牙齿”,属于软骨鱼纲-鲨总目-鼠鲨目-耳齿鲨科-耳齿鲨属。尽管完整的巨齿鲨骨架尚未发现(鲨鱼骨架多为软骨,难以形成化石),但散落的牙齿化石已为我们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成年巨齿鲨的牙齿长度可达17厘米,呈三角形,边缘布满锯齿,如同天然的利刃,足以撕裂猎物的皮肉与骨骼。因这些牙齿与大白鲨的牙齿相似,有尖锐的锯齿状边缘,所以早前研究将巨齿鲨归类为噬人鲨属(Carcharodon)或拟噬人鲨属(Carcharocles),但目前更多的研究表明巨齿鲨齿上的锯齿与大白鲨并非同源,是趋同演化的缘故。

图片

大白鲨牙齿(左)与巨齿鲨牙齿(右)的对比

图片来源:大英百科全书

Otodus megalodon(巨齿鲨)

Part.02

体型与力量的终极演化

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界对巨齿鲨最大体型的共识一直在变化。早年根据这些大型牙齿重建的其上下颌张开幅度达3米、体长18米-30米。然而,一项针对牙齿的比较研究表示,巨齿鲨的体长只有10米-20米,且雌性明显大于雄性。最新的3D建模推算,成年巨齿鲨的最大体长可达24.3米,体重超过90吨,估计巡航速度(单位内的距离)为每小时2.1千米-3.5千米。

巨齿鲨的身体较大白鲨更为纤长,呈流线型,尾部强壮有力,能以极高的速度在水中冲刺。据研究一条成年巨齿鲨(以体长16米估算)的相对巡航速度为每秒0.09个体长,潜在爆发速度可达每小时37.15千米。更令人震撼的是它的咬合力,经模拟计算,其咬合力可达18吨,远超霸王龙(约5.5吨),这种力量足以轻松咬碎鲸类的肋骨,甚至能咬穿海龟坚硬的背甲,是地球史上已知生物中最强的。

图片

巨齿鲨与大白鲨的体型对比

图片来源:大英百科全书

Part.03

生存年代与栖息地

巨齿鲨生活在中新世早期至上新世末期(约2300万年前至260万年前),这一时期的地球海洋温暖而广阔,为其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目前学术界对于巨齿鲨何时出现以及何时灭绝还存在分歧,虽然最早的巨齿鲨化石报道为2800万年前的渐新世晚期,但这类早期化石数量较少,形态与更原始的祖先物种差异较小,难以明确界定为巨齿鲨的典型种群,但可以确定的是,巨齿鲨出现时间不晚于1600万年前。此外,最新文献报道了两个灭绝时间点,约260万年前(上新世/更新世交界)和约360万年前(早/晚上新世交界)。尽管巨齿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记录,但其许多化石的年代测定可能存在困难,例如,在地下埋藏的漫长时间里,它们可能与某些物质混合,导致看起来年代较新,之后有待新的发现确定其灭绝时间。

从已发现的化石分布来看,巨齿鲨活动范围几乎遍布全球各大洋,从温带海域到热带珊瑚礁,甚至在较冷的水域也有发现。由于在冷水域发现了其化石,科学家推测这或许得益于它独特的“体温调节术”——区域内温性(regional endothermy)/中温性(mesothermy),使其能在多种温度环境中生存。同时,巨齿鲨的化石在沿海浅水区、沙质水域以及开阔海洋的深水区均有发现,说明它们的栖息地涵盖多种海洋环境。而温暖的沿海浅水区发现的牙齿化石普遍偏小,所以它们很可能随年龄改变栖息地。幼年巨齿鲨在海岸线附近出生,停留于此捕食海洋哺乳动物直至成年;成年后则进入开阔水域,追捕鲸鱼等更大的猎物。

图片

巨齿鲨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期的地理分布图

图片来源:大英百科全书

Otodus megalodon(巨齿鲨)

Part.04

从“巨婴”到“海洋霸主”

巨齿鲨的生长特性通过对化石标本IRSNB P 9893的分析得到了新的认识。该标本恢复体长约16.4米,体重约30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最大的脊椎骨获取的46条生长带为生长轨迹提供了关键线索。根据冯·贝塔朗菲生长函数(VBGF)分析,巨齿鲨出生时体长约3.6米-3.9米,远超此前推测的2米,这使其成为已知非四足鱼类中出生体型最大的物种。这一巨大的新生体型暗示其采用卵胎生繁殖策略,胚胎通过宫内食卵行为获取营养,低繁殖力(每胎1-2个幼体)确保了后代质量。

巨齿鲨的成长堪称“开挂”,前7年每年能长37厘米,7岁后生长放缓,但每年仍能增加26厘米。最大体长24.3米,比8层楼还高,个体寿命约83年。其生长常数k值(0.00556/年)极低,表明生长周期漫长,且终生保持稳定生长。

图片

A. IRSNB P 9893中最大椎骨(第4椎体)矢状面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每10个生长带处标注有估计全长(TL)(Shimada et al., 2021)。

B. 拟合的冯·贝塔朗菲生长函数(VBGF),该函数显示了生长带数量(BN,即个体的年龄,单位为年)与全长(TL)之间的关系(圆圈表示基于IRSNB P 9893的绘图;箭头指向巨齿鲨最大尺寸)(Shimada et al., 2025)。

Part.05

顶级掠食者的“菜单”

作为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存在,巨齿鲨的猎物几乎涵盖了当时海洋中的所有大型生物。普遍认为其主要以须鲸类为食,混搭一些海狮、海豹,满足每日约10万卡路里的能量需求。化石证据显示,多种海洋哺乳动物骨骼上留有它们的咬痕,但多难以区分是主动捕猎还是食腐行为。

通过牙齿珐琅质中的氮同位素(δ¹⁵N)分析发现,巨齿鲨的营养级高于所有已知现存和灭绝的海洋物种,且δ¹⁵N值范围较广,表明它们食性广泛,会摄食多种猎物和不同营养级生物。不过,高 δ¹⁵N值也说明须鲸并非其主要猎物(现存须鲸营养级低,δ¹⁵N值也低)。锌同位素(δ⁶⁶Zn)进一步支持其高营养级地位,既捕食鲸类这样的顶级猎物,也会抓鱼类、甲壳类当点心,是泛食性掠食者。不同海域的个体吃得还不一样,全看当地有啥能吃的,展现出强大的生态适应能力。但从平均δ⁶⁶Zn值来看,巨齿鲨在所在群落中总体处于顶级营养级,但它的同位素值与其他同期高营养级鲨鱼存在显著重叠,说明其并非独霸最高营养级。

图片

重现巨齿鲨捕食小须鲸的艺术画作

由Alberto Gennari创作,为Collareta et al. 2017插图

Otodus megalodon(巨齿鲨)

Part.06

巨齿鲨灭绝之谜

关于灭绝原因,网络中流传着这样一种理论:随着地球逐渐接近冰河时代,气候变化导致水温下降,变得太冷,巨鲨难以适应。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由于巨齿鲨中温性的特性,其完全有能力栖息在较寒冷的纬度地区,所以气候变化并不是导致巨齿鲨灭绝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由于生物因素,食物(须鲸)减少与竞争对手(掠食性鲨鱼和鲸类)的增多,共同导致了这一“海洋霸主”的灭绝。然而,海平面的变化也可能改变了它们的栖息地,如果这些波动影响到巨齿鲨的育幼区或食物丰富的沿海栖息地,对这种巨型鲨鱼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当我们凝视巨齿鲨的化石牙齿——那些布满锯齿、能轻松切碎鲸骨的“史前手术刀”,看到的不仅是一头巨兽的剪影,更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注脚。或许,巨齿鲨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在地球46亿年的时光里,没有永恒的霸主,只有不断回响的生命力量,而探索这些消失的传奇,正是人类认知宇宙与自身的永恒命题。

END.

扩展小知识

对现生动物研究表明,温血、冷血不是非白即黑那么简单,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通过体内的代谢活动产生热量叫内温(endothermy),而通过外界热源升高体温叫外温(ectothermy);如果保持稳定的体温(±2°C)叫恒温(homeothermy),而体温随外界波动叫变温(poikilothermy)。脊椎动物中内恒温与外变温是两个极端,有过渡类型的热调节策略存在,如区域内温、惯性恒温、异温(heterothermy)等。

在一些鲨鱼以及旗鱼中,脑和眼的温度能够高于背景温度,提高对猎物的探测和反应能力,在金枪鱼肌肉中存在类似的机制,可以提高它们高速游泳的持久性,这称作区域内温。金枪鱼、棱皮龟等能够靠代谢热来使体温高于环境温度,但却没有恒定的温度,也被叫做中温(mesothermy)。亦有学者提出恐龙的代谢率处于典型的外温与内温间,与现生的中温动物最接近。

在大型动物中,因为身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小,更容易持续维持相对较高的体温,这叫巨温或者惯性恒温。异温是指动物能够在恒温和变温间转换。例如许多蝙蝠体温和代谢率只有在活动时升高,在休息时显著降低代谢率,体温接近环境温度。

图文:周陈晨

阅读 15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