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的近日更新指出,三种北极冰海豹(Arctic seal)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并且全球超过半数的鸟类物种数量正在下降。与此同时,得益于保护工作,全球绿海龟(green sea turtle)的数量正在反弹。
这次更新于2025年10月10日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发布。IUCN红色名录现今包括172,620个物种,其中48,646个面临灭绝威胁。
IUCN总干事Grethel Aguilar博士表示:"本次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发布的红色名录更新,既揭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挑战,也展现了巨大的可能性。虽然多种北极冰海豹和许多鸟类等物种面临日益增长的威胁,但绿海龟的恢复提醒我们,当我们坚定、团结地采取行动时,保护工作是有效的。在我们展望即将在贝伦举行的气候大会(the Climate COP)之际,各国政府和社区将有一个关键机遇来加快行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气候并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的未来。"
气候变化将多种北极冰海豹推向灭绝边缘
更新显示,冠海豹(hooded seal, Cystophora cristata)的级别已从易危(VU)转向濒危(EN),而髯海豹(bearded seal, Erignathus barbatus)和竖琴海豹(harp seal, Pagophilus groenlandicus)则从无危(LC)移至近危(NT)。
髯海豹
Bearded seal pup (Erignathus barbatus)
Photo @ Credit Kit Kovacs
北极冰海豹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冰流失。北极冰海豹依赖海冰进行繁殖、抚育幼崽、换毛、休息以及进入觅食区。海冰变薄和消失也影响了北极冰海豹的摄食习性,并使人类更容易进入北极,进一步增加了这些物种的总体风险。
北极地区的全球变暖速度是其他地区的四倍,这正急剧减少海冰覆盖的范围和持续时间。这不仅威胁到所有依赖海冰的北极冰海豹、海象(walrus, Odobenus rosmarus)及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也威胁到南极的冰栖海豹以及依赖海冰的亚极地海豹物种,如里海海豹(Caspian seal, Pusa caspica)。
依赖海冰的海豹是其他动物的关键食物来源。在北极,这包括北极熊(polar bear)以及生活在该地区的原住民。它们还在食物网中扮演核心角色,摄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并循环养分。它们对生态系统的不成比例的影响使其成为“关键物种(keystone species)”,这意味着整个海洋环境的健康与其生存息息相关。
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鳍足类专家组(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Pinniped Specialist Group)联合主席、挪威极地研究所(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斯瓦尔巴计划(Svalbard Programme)的负责人Kit Kovacs博士表示:"在斯瓦尔巴群岛,每年消退的海冰都揭示着北极冰海豹面临的威胁变得多么严重,使得它们繁殖、休息和觅食更加困难。它们的困境鲜明地提醒我们,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问题——它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并且正在此时此地产生影响。保护北极冰海豹不仅关乎这些物种;它关乎维护北极脆弱的平衡,这对我们所有人都至关重要。"
北极冰海豹面临的其他压力包括航运、噪音、石油和矿产开采、狩猎以及渔业副渔获物。保护关键栖息地免受人类活动影响、减少副渔获物、可持续狩猎以及最小化噪音影响,是阻止北极冰海豹数量下降的关键步骤。
森林砍伐导致全球鸟类数量下降
本次IUCN红色名录更新包括对1,360种鸟类的重新评估,并完成了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对全球所有鸟类物种的第八次全面评估。这项历时九年、涉及数千名专家的工作显示,在评估的11,185个物种中,有1,256个受到全球性威胁。总体而言,61%的鸟类物种种群数量正在下降——这一估计值较2016年的44%有所上升。
鸟类种群下降最普遍的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主要由农业扩张和集约化以及伐木驱动——这些是对濒危鸟类的首要威胁。
本次更新强调了马达加斯加、西非和中美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丧失对鸟类构成的日益增长的威胁。在马达加斯加,14种特有森林鸟类被升级至近危(NT),3种升级至易危(VU),其中包括雄鸟拥有鲜艳蓝绿色脸部肉垂的施氏裸眉鸫(Schlegel's asity, Philepitta schlegeli)。在西非,五种物种现被列为近危(NT),包括同时被猎杀和贸易的黑盔噪犀鸟(black-casqued hornbill, Ceratogymna atrata)。在中美洲,森林丧失已将北方那种上下摆尾的夜莺鹪鹩(nightingale-wren, Microcerculus philomela)推至近危(NT)级别。
施氏裸眉鸫
Schlegel's asity (Philepitta schlegeli)
Photo @ Bradley Hacker
国际鸟盟的全球科学协调员及鸟类红色名录权威评估协调员Ian Burfield博士表示:“世界上五分之三的鸟类物种种群数量在下降,这表明生物多样性危机已变得多么深重,也表明各国政府履行其在多项公约和协议中制定的承诺并采取行动变得多么紧迫。罗德里格斯岛上原生森林栖息地的恢复,促使特有的罗岛苇莺(Rodrigues warbler, Acrocephalus rodericanus)从1996年的极危(CR)成功恢复到今天的无危(LC),这显示了通过合作和毅力可以取得的成就。”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和为人类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传粉者、种子传播者、害虫控制者、食腐动物和生态系统工程师。例如,某些犀鸟(hornbills)每天每平方公里可传播多达12,700颗大型种子,支持热带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碳储存。然而,农业、伐木、入侵物种、狩猎和诱捕以及气候变化持续对全球鸟类构成重大威胁。
全球保护行动助力绿海龟数量反弹
绿海龟(green sea turtle, Chelonia mydas)的状况已从濒危(EN)改善为无危(LC),这得益于数十年持续的保护行动。绿海龟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水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全球种群数量增加了约28%,尽管某些亚种群仍面临持续威胁。
绿海龟
Green sea turtle (Chelonia mydas)
Photo @ Nicolas J Pilcher
绿海龟是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它们对于全球各地的人们具有数千年来的文化、食用、精神和娱乐重要性。
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保护海滩上筑巢的雌龟及其龟卵,扩大社区倡议以减少因人类消费而进行的非可持续发展性的海龟及其龟卵捕捞,同时限制贸易,以及使用海龟排除装置(Turtle Excluder Devices)和其他措施减少渔具对海龟的意外捕获。在阿森松岛、巴西、墨西哥和夏威夷的努力尤为成功,一些亚种群已反弹至接近商业开发前的水平。
尽管有这一全球性改善,但与欧洲殖民前的丰度相比,绿海龟数量仍然显著减少,且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仍存在广泛的不可持续的利用和贸易。直接的、商业性的和非生存所需的海龟和龟卵捕捞,以及渔业副渔获物,仍然是重要的死亡来源,而不可持续的海岸和海洋开发则破坏了关键栖息地。气候变化也可能对绿海龟栖息地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筑巢海滩,其影响在西南太平洋亚种群中已经显现——该种群拥有澳大利亚雷恩岛这个世界最大的筑巢栖息地——那里连续数年幼龟产量下降引起了严重关切。
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海龟专家组(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Marine Turtle Specialist Group.)联合主席Roderic Mast表示:“绿海龟正在进行的全球恢复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表明长达数十年的全球协调保护能够稳定甚至恢复长寿海洋物种的种群。此类方法不仅必须关注海龟本身,还必须关注保持其栖息地健康和生态功能完整。海龟离不开健康的海洋和海岸,人类也是如此。持续的保护努力是确保持续恢复的关键。”
灭绝物种
本次红色名录更新还有六个物种被移入灭绝(EX)类别,包括圣诞岛白齿鼩(Christmas Island shrew, Crocidura trichura)和一种卢古芋螺(cone snail, Conus lugubris),两者均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灭绝;细嘴杓鹬(slender-billed curlew, Numenius tenuirostris),一种候鸟,最后记录于1995年的摩洛哥;以及Diospyros angulata,一种与乌木(ebony tree)同属的植物,最后记录于19世纪50年代初。
三种澳大利亚的袋狸(Perameles myosuros、Perameles notina、Perameles papillon)和一种原产于夏威夷群岛的桔梗(Delissea sinuata),首次接受评估即被认为已经灭绝,我们还没来得及给它们起中文名。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