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野生动物救护专题 | 两栖爬行类救护(上)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25/8/27 15:22:26

一、两栖爬行类识别

两栖爬行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主要分为两栖纲和爬行纲。

两栖纲是指一类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动物。这个类群绝大多数都是亦水亦陆的种类,也有少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那是登陆后重返水域的次生性现象。现存两栖动物都是从侏罗纪以后才出现的,它们的身体结构及器官机能方面,既保留着原祖的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居于两者的中间地位。

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分为蚓螈型、鲵螈型和蛙蟾型。蚓螈型的代表动物有蚓螈等。鲵螈型的代表动物有各种蝾螈和鲵类。蛙蟾型的代表动物为各种蛙类和蟾蜍。

黑斑蛙

花背蟾蜍

爬行纲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是一支从古两栖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承袭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性,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超过两栖类的水平。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同时古爬行类还是鸟、兽等更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因此,爬行纲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占有承上启下和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爬行纲在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入侵物种被引入等原因导致其种类和数量减少,现存种类只包括鳄、蜥蜴、蛇和龟等。

球蟒

豹纹陆龟

二、捕捉运输

(1)用尼龙袋子或牢固的铁笼、木箱,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其逃逸。

捕捉缅甸蟒

(2)因其野外生活的环境和食性的关系,它们往往都带有大量病原体。因此,在开展救护工作时,工作人员需穿戴好手套、防护服,以防被抓伤、咬伤。除虫是两栖爬行类救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尽早开展驱虫工作能够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救护成功率。

(3)运输过程中,一个笼舍的动物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因挤压而造成窒息死亡。

(4)在日常的接收救护工作中需要有完善的救护工作制度,并且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才能保障人和动物的安全。

三、初步住所

所有新接收的两栖爬行类,均应先接受3个月的检疫。若该两栖爬行类在接收时有患病迹象,更应延长隔离时间。应把受创伤和患疾病的动物安排住在长期饲养康复笼舍。长期饲养康复笼舍是具备基本设施且卫生条件非常好的笼舍,让兽医或护理员在治疗动物时可以轻易接触动物。国际救护机构和两栖爬行类爱好者都认为,两栖爬行类不难适应小面积的围篱。救护机构有时会因为执法部门破获非法动物贸易,而突然要接收和照顾大量的两栖爬行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为两栖爬行类提供附有基本设施的隔离笼舍。很多两栖爬行类在人工但卫生清洁的环境下能生活得很好,只要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符合该两栖爬行类的要求即可。

不同的两栖爬行类应各有正确的人工饲养环境(温度、紫外线和湿度根据不同的物种准确设置)。所有隔离笼舍的温度均须准确调校,要确保所有笼舍都有饮用水的水源和给动物的藏身场所,因为新接收的两栖爬行类大都缺水和备受压力。盛水的器皿不可太大或太深,以降低脆弱的动物溺水的风险。陆栖的爬行类应住在简单而安宁的住所内。对于树栖物种,应为它们预备攀爬物。很多树栖物种都会因为能在高处休息而更满足。淡水水栖物种和大部分两栖类都必须要有注满清水的笼舍,盛水器皿的底部可以散布小石子。然而,笼舍内也要有陆地,这样既可让动物休息,也可以随时保持身体干爽。对于半水栖物种,它们需要两个藏身之处:一个在水中,一个在陆地上。其他陆栖两栖类如蟾蜍(如蟾蜍属,Bufo spp.)和蝾螈(如疣螈属,Tylototriton spp.),它们的笼舍必须有一个浅的盛水容器,并用湿润的落叶或水苔作为垫材。适用于两栖爬行类的藏身处其实有很多选择,只需确保彻底消毒和清洁便可。可提供较人工化的藏身处,如包括切开一半的花盆、切边的胶管和加设了门槛的纸皮箱等。

大批罚没龟的基本隔离饲养环境

鳄鱼的安置环境

要避免心情紧张或急躁的动物在尝试逃走或经骚扰后碰撞出口时伤害自己,可以在初期把收容救护的动物放在幽暗甚至完全漆黑的环境中。要达到这种效果,除了把动物放在漆黑的房间外,也可用报纸或布料覆盖围篱。若把两栖爬行类放在新的环境中,大部分都会因为环境漆黑、安静而保持宁静,减少压力。

在安顿好动物后,可以给它们喂食。在收容救护的两栖爬行类中,即使因被捕捉和运输而受到精神创伤,也有超过50%的概率会马上进食,对大部分蛇类和蜥蜴来说更明显。但是,大型爬行类(如巨蜥和蟒蛇)必须给它们正确的环境温度,而且最少在喂食后24小时内不与它接触,否则它可能会呕出食物。

经过检疫后,如动物没有任何患病迹象并且开始进食,则可以考虑将它转往较大而且有各种环境配置的笼舍。这时,救护机构要考虑有关动物将来最理想的处置方式(如人工饲养、放归或重新安排其他住所)。

营造的幽暗饲养环境

四、检疫隔离

野生两栖爬行类大多都携带寄生虫,收容救护时必须隔离观察一段时间,除虫、消毒之后才可以和其他动物一起饲养。同时,要检查其健康状况。

五、饲养条件要求

两栖爬行类多为冷血动物,新陈代谢对自然环境的温度(适宜温度25℃~32℃)极为依赖。食物代谢更是这样,生活在阳光照晒不足、温度太低的情况下是无法充分代谢食物的。较高的温度能促进它们的新陈代谢,这有助于它们消化食物并抵抗疾病。

饲养笼舍最好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组成。室内部分主要满足在气温低时便于加热保暖的功能。地面的角落处可堆放一些干草或架设一些可躲藏棚架。通常情况下,当温度低于10℃时就要考虑人工加热保暖。室外部分要有光照,除了要挖砌一个水池外,还要在空地上种植一些灌木,再放置一些树枝供其攀附和躲藏。

陆龟室外饲养环境

两栖爬行类的

笼舍环境

饲养笼舍应定期换水,否则因温度高,水中又有排泄物和吃剩的饲料,这种环境会导致病菌增长,所以,如果是箱养应每天清洗换水,池养也要尽可能地换水。另外投喂点应固定,不要经常更换。

六、食物饮水要求

通常两栖爬行类为肉食性动物,常用的食物饲料主要有动物内脏、肉类以及被养殖场淘汰的鸡苗、鸭苗等。

饲料多建议使用死去的肉食饲喂,这样有几点好处,首先这类食物较为卫生,其次也不会出现猎物伤害到被饲喂动物的情况。但是有些动物只会接受活生生的食物,所以在饲喂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食物。对于将要放归野外而训练的动物,应该尽量给予活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其野性和活力。对于伤病个体及不能放归的外来动物,可以给予非活体肉食,这样可以方便其采食并且有助于恢复伤病个体的体能。对于将要长时间在人工环境下饲养的动物,可以投喂市场上开发的人工合成饲料以降低成本。

七、康复笼舍要求

(1)控温、控湿:在自然环境中适应了潮湿环境的动物,如果被迫在空气干燥的饲养环境中生活,就会导致它们的呼吸系统出现各种问题。

(2)安静卫生:场地环境要求安静,水源卫生清洁。

编著: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护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

封面图片:李木生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阅读 21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