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古国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对珍稀动物雪豹的全国调查,确认全境有953只雪豹存在,成为继不丹、俄罗斯后第三个完成全国雪豹调查的国家。
这次调查历时四年完成,由蒙古环境与旅游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雪豹基金会(Snow Leopard Trust)等7所机构共同主导。调查涵盖了286,402平方公里的雪豹分布区,大约覆盖了全蒙古26%的雪豹栖息地。500名工作人员在29座山脉上安装了1475台相机,给15头雪豹带上了项圈。野外工作时间长达270天。
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巨大的努力。从蒙古国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到公益组织、民间力量,都投入其中。而下面讲述的就是在调查过程中,栖息地山区放牧人和雪豹之间的故事。
01 放牧人
加格兰特山海拔3800米,是蒙古阿尔泰山脉的部分延伸,位置相对独立,位于哈尔乌苏湖洼地中部,有丰富的栖息地和野生动物。
© WWF-Mongolia
南撒多利(Namsraidorj音译,以下简称多利)是蒙古的放牧人。他的四个女儿在低海拔的草原上学,而他和妻子则带着羊群游走在加格兰特山(蒙古语Jargalant Khairkhan,位于蒙古国西部,靠近我国新疆省阿尔泰山脉)的峭壁、苔原和高山草甸之间。蒙古阿尔泰山脉尽头处的这座高山,是他不能忘怀的故乡。
多利和妻子在加格兰特山前的合影。
© WWF-Mongolia
自十岁那年离开校园,多利便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牧民,足迹遍布加格兰特山的每一处。他说:“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春天,羊群要在平坦的山脚交配繁殖;秋天,我们前往牧区让牲畜囤积过冬的脂肪;冬天,我们定居在我最爱的布拉特(Bulagt音译)营地,那儿是我父母曾住过的地方。”
多利说:“我一直相信这座山有灵性,而雪豹就是它的主宰者。每次看见雪豹自如地穿梭在山中,我就觉得人类应该守护它们,就像它们守护我的故乡一样。”如今,多利的身份不仅是牧民,他还是蒙古雪豹种群数量调查组的重要成员之一。
02 隐形的”大猫”
雪豹作为亚洲山区宗教和神话中相当重要的野生动物,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人们在野外几乎见不到它们。灰黄皮毛上点缀着的黑色玫瑰花团纹,使得雪豹和周围的山石融为一体,因此它们也被戏称为“群山鬼魂”。第二,雪豹的生存条件相当恶劣。这些“大猫”生活的海拔最高可达5400米。它们要承受零下40度的极限低温,并依赖敏捷的长尾在险峻的悬崖上跳跃,捕食自己的“口粮”。
蒙古雪豹种群数量调查过程中拍摄到的一对雪豹。
© Sergelen E. / WWF-Mongolia
正是这两个原因使雪豹很难被追踪和监测。目前全球雪豹栖息地中只有不到3%的面积经过科学调查。而调查所获取的信息,对实施和监督雪豹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生物学家木克托托(Munkhtogtokh音译)博士率领的蒙古雪豹调查组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到雪豹的踪迹。多亏了牧民多利的帮忙,“我一年四季都游走在山上,我记得在哪儿遇到过雪豹,也记得它们留下的痕迹。”
生物学家木克托托博士在野外工作。
© WWF-Mongolia
03 亲密接触
事实证明,多利的记忆对调查组追踪雪豹来说价值连城。粪便、划痕、爪印以及啃食过的猎物尸体,这些难以监测的雪豹痕迹都在他的帮助下一一获取。
2009年,一只雪豹偶然触发了调查人员设下的陷阱。在简单的麻醉之后,专家很快给这只雪豹佩戴上了用来持续追踪其活动轨迹的GPS项圈。多利当时也在现场,他说:“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它们,第一次触碰到了如此柔软的皮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从那以后,多利便开始努力协助调查组的工作。
红外相机捕捉到雪豹已落入陷阱,可以安装项圈
© WWF-Mongolia
为了准确计算出这片土地上的雪豹数量,蒙古雪豹调查组的500多位成员,在数年间跨越了29座山脉,设置了1475个相机拍摄点。
在调查的几年间,多利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决定将保护雪豹这件事一直坚持下去,我还想告诉我的女儿们,让她们也参与其中。”
04 捕食和猎杀
雪豹一瘸一拐地走着,腿上有一个巨大的捕兽夹。
© WWF-Mongolia
蒙古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游牧国家,但是牲畜的私有化导致绵羊、山羊和其他家畜的数量剧增。牧场无法承载而逐渐退化,雪豹的栖息地也因此受到影响。过多的人类活动还给雪豹的迁徙造成了障碍,它们因此难以寻找合适的交配对象、自由繁衍。科学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雪豹基因的多样性。
同时,由于过度放牧,牧场在短短20年内就有天翻地覆的改变。多利回忆自己放牧的那片区域曾有10种不同的植物,而现在只剩下4种,野山羊和盘羊等野生动物也慢慢地离开了。多利为了保护牧场的可持续再生,现在也限制自己只养300只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蒙古的牧群规模增长了3.2倍,造成了严重的牧场退化。牧区依靠健康的牧场来维持牲畜数量和人类的生计,也维持着野生猎物物种的生存。
© Frans Schepers / WWF-Netherlands
牧场的退化也导致了雪豹的野生猎物减少。大猫们转而捕食更容易获取的圈养牲畜。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畜,牧民们大多会选择报复性地杀戮雪豹。
作为牧民,多利对雪豹并不反感。“雪豹和狼不一样。狼群一次就会杀死许多只羊。雪豹一整个冬天可能就抓五到十只山羊来吃。” 他提到一只雌性雪豹曾在他眼皮子底下夺走一头家养的山羊,满怀善意地说:“我看见她的两只幼崽在不远处等她。她把山羊拖到小雪豹跟前,自己让到一旁让孩子们吃。”虽然多利觉得少几只羊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损失,但他担心野生猎物的减少会造成更严重的人兽冲突。
05 通过公众宣传教育减轻社区对雪豹的敌意
想要缓解人类和雪豹的冲突,减少人类对雪豹的恶意,关键还是要得到牧区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多利说:“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向牧民科普过度放牧的危害。我热衷于提高人们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并解释我们如何能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受益。”
为了维持雪豹和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政府、环保组织和当地人民都需要参与其中,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个牧民家庭用骆驼驮运他们的财物前往下一个地点。
© WWF-Mongolia
不仅如此,牧区的孩子们也积极地参与雪豹保护。多利16岁女儿乌拉娜(Urana音译)便是其中之一。她在环保俱乐部的朋友发起的反陷阱活动卓有成效。他们向当地牧民普及钢捕兽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危险,鼓励牧民放弃设置陷阱,并提供厨房用具作为交换,回收牧民的捕兽器。
2015年,生态俱乐部10-16岁的孩子们向当地社区讲述了诱捕雪豹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
© WWF-Mongolia
尽管能做的有限,但像多利这样的牧民已经越来越多,他们都愿意竭尽所能,保护神山的主宰。如今蒙古雪豹的种群数量已经全部统计完毕,这预示着保护雪豹的明天将会翻开下一个充满希望的篇章。
一只雪豹幼崽从岩石中探出头来。
© WWF-Mongolia
蒙古国的调查已经告一段落,而他们仅仅是全球第三个完成雪豹全国调查的国家。对于其他9个雪豹分布国来说,囿于各种原因,大面积范围的雪豹调查仍然很难开展。
我们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雪豹栖息地,也拥有大约60%的雪豹种群。能在这里完整地了解和认识雪豹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它们更是我们的担当。雪豹的数量、分布情况、面临的问题都需要通过严谨的科学调查得来,进而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
WWF正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校、公益组织一道推动此项工作。我们与国家公园、保护区合作试点大范围的雪豹调查方法,并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全国雪豹栖息地。
而你们的关注至关重要。如果有一天,雪豹能像大熊猫那样变成人见人爱的动物“爱豆”,相信保护它们的路程一定会走得快一点吧。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