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大海也是我的故乡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4/6/11 11:25:03

Protecting The Ocean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结合联合国“唤醒新深度(Awaken New Depths)”和自然资源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今年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黄海之滨的青岛,在崂山脚下的南姜码头边搭起了影棚,邀请20位渔民一起聊聊他们的故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些海上的狂风巨浪、与猎物凶险的搏斗、老人历经风霜的容貌斑驳,刻入过很多人的童年,人们由此觉得渔民就是这样,饱经沧桑、眼神坚毅、能克服一切随风浪而至的重压——

没有见过海的人,大概想象不到渔民故事里除了独自出海的老人,分明还有诸多角色,女性、孩子、外地人、船长、商人等等。

地处青岛的崂山,除了以穿墙的道士闻名外,绿茶、海水豆腐、铁锅馒头等等也是令人难以忘记的本土特色。山很大,其间坐落着数处村庄,多以姓氏冠名。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青山村,远观崂山太清宫,老子像傲然耸立,由高处俯瞰岸线曲折的一处处渔港。

船是海上的房屋,静立的老子像 ©️小七

道  路

大地是浩瀚的,四通八达的路蜿蜒远去,人们沿着大路小径风尘仆仆相聚。海也是浩瀚的,拓宽着陆地的广博,船便是另一间房屋。人们在山间平原垦荒种植,在海里便投下渔网讨海吃海。渔民们的船是另一处家,风雨里来去,装饰、修缮、翻新,插上竹子以求节节高,图个吉利。

备餐、补网、清洁、乃至渔获的分拣、加工、售卖,常常是妇女的工作,她们同样至关重要,虽然在渔家故事里身影常常缺失。

渔民的工作常常从凌晨开始,及至归来时已晨光微现。想要捕多鱼则得下大网,大网很重,常常由众人合力才可铺就。船上的活计专业而细碎,也时不时充满危险。被甩得满身脏污、身上混着汗水海水和鱼腥味更是常有的事。意外如影随形,随时可能受伤。

张雄海,60岁,从业15年。

李建国,55岁,从业30年,受伤的手很醒目。

而海上也有道路,人们跟随潮涨潮落,云雾起落和浪头高低选择合适的航线。寻找鱼群是场豪赌,赌赢了满载而归,赌输了或许一无所获。

近年来,他们去得越来越远、搜寻时间越来越长,选择却越来越少。

海上大雾,渔民的船都停在港口 ©️小七

时  节

与海作伴的工作日复一日,无穷无际。为养护渔业资源,我国采取了一些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休渔、捕捞许可、海洋捕捞渔船控制、最小网目尺寸、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捕捞限额等。于是劳作便像上了发条的钟表,按部就班地有了明确的时节。

虽然辛苦繁忙是常事,渔民们却也会有自己的小乐趣:打扮、闲聊、互相带些当季的吃食,而每年的五月至八月是静默流逝的,在禁渔期,人们都得另寻活计。在茶园遍布的崂山,采茶往往也是禁渔期的一种选择。这时,归港的船密密麻麻聚集在码头,迎来少有的休憩。人们会外出打工、养殖鱼虾蟹贝、也趁着这段时间对渔船进行年检,修葺一新。

刘红梅,37岁,从业1年,闲时常去采茶。

9月1日开海时,则迎来另一场狂欢,伏季休渔涵养的渔业资源在此时显露,千帆竞发,奋楫争鲜。人们争抢“头口鲜”,因得养护,开渔时往往捞起好些的渔获。若是捕上一条让丈人笑的大只鲅鱼(蓝点马鲛),自然是开心非凡。

不忙的时间 渔民也会修船补网 ©️小七

故  乡

码头餐厅的口味似乎并不山东,因为渔民大哥大姐多数来自外地。青山村的本地人中,已少有依旧从事捕捞渔业的渔民。

雇佣工人、出租船只、外出打拼……出海太苦,人们总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再受此辛劳。也因此,在职的渔民中少有年轻人,往往都是来此多年的资深渔民,此地的岁月已远超来处。青岛,成为新的“故乡”。

古老的海洋为人类馈赠了渔业。目前,全球约37%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100公里的范围内。海洋是万千生灵的故乡,也是人们的故乡。

青山村有着许多红房子,右图这里曾经是养殖池,现已重被海水覆盖 ©️小七

山樱桃红了再红,潮池满了又低,红房子看老了海风里的相遇与别离。曾是海边养殖的池子早已废弃,被海水灌满。青山村的渔事每天都在发生,人们结婚生子,渔民群体却随着渐渐老去。

22岁的刘琴抱着孩子,她已从业4年。

影棚是个布置起来的集装箱,同时也是许多渔民居住的地方,他们自远方来,一半时间飘摇在海上,一半时间就住在这略显局促的空间里。有位大姐戴着鲜艳的红色头巾前来——头巾能帮助她们抵御海上的烈日——羞涩地表示在镜头前有些紧张,不会聊天。

“莫紧张,不会讲你就笑。”人群中有人用四川话说道。

戴红头巾的大姐杨丽萍,48岁,从业24年。

写到这里,我们想以一本书中的片段结尾,来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

冬天的波罗的海又荒凉,又阴沉。拉脱维亚人管波罗的海叫“琥珀海”。这也许不仅仅因为波罗的海盛产琥珀,而且还因为它的海水略带些湖泊黄。

在琥珀海边,有一个普通的小渔村:一张张晾在风中的渔网,一幢幢矮小的房屋,一道道低低的炊烟......几百年来,拉脱维亚渔民世世代代住在这个小村子里。一个个目光腼腆、语声悦耳的金发女郎渐渐变成了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用厚实的头巾裹着的老太婆。一个个面颊红润、头戴漂亮鸭舌帽的小青年渐渐变成了须发粗硬、目光安详的老头儿。

几百年过去了,渔夫们依旧出海去捕鲱鱼,同几百年前一样,不是人人都能平安归来。特别是秋天,当波罗的海上风暴肆虐,冰冷的巨浪像魔鬼锅里的开水那样翻滚的时候。然而尽管发生过不知多少次海难,尽管曾不知多少次摘下帽子以悼念葬身鱼腹的伙伴,渔民们仍然继续他们的事业—那充满了风险的、繁重的、由祖辈和父辈传下来的事业。人不应当向大海低头。 在村旁的海中立着一座高大的花岗石岩礁。很久很久以前渔夫们在岩壁上刻下一行铭文:“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这行铭文远远就能望见。

我知道这行铭文后,觉得它跟一切墓志铭一样,不免有些伤感,但是把这件事讲给我听的那位拉脱维亚作家却不同意我的看法。

他说:“恰恰相反。这是一行极有英雄气概的铭文。它说明人是永远不会屈服的,不管风险有多大,也要继续自己的事业。我倒想把这行铭文作为卷首语,题在每一本描写人类的劳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书上。对我来说,这行铭文可以读作: 悼念所有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这片大海的人。”

最后,想邀请读到这里的你一起静静欣赏这部来自故乡的影片,仔细看看这些劳动者的面孔与双手吧!

微信截图_20240611111930

出镜渔民(排名不分先后):

万朝陆 刘辛平 刘碧蓝 毛石耀 张丽萍 杨金花

徐召萃 刘洪军 杨艺芳 张碧群 刘琴 刘华军

张雄海 庄乾峰 李建国 钦尚友 浦亨林 唐海霞

刘红梅 邓群芳

特别鸣谢:曲宝成(海宝)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阅读 39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