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的传播途径
许多野生动物疾病能够在动物之间传播,也可以从动物传染给人类。控制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是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者和野生动物救护机构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野生动物疾病的起源和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了解掌握疾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对动物饲养、救护、控制野生动物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传播。疾病通过直接接触,直接地从患病动物个体传染给其他个体(咬伤等)。
(2)间接传播。包括一或多个中间宿主(昆虫传病媒介),比如外寄生虫叮咬或捕食物种间进行传播。
(3)间接传染。包括气溶胶粒子或污染物(比如空气传播、饲养器具、食盘水盘、笼内物品等)。
每一种传播方式都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中断传播途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者在动物饲养、救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饲养卫生,及时有效地阻断各种疾病传播途径和方式,预防各类疾病的传播,保证个人和动物的安全。例如经常清洗和更换工作服,饲养用鞋和长靴应该保持清洁,清洗掉粪便、污物和笼舍垫料。在动物尸检或打扫动物笼舍期间,必须使用一次性的手套和外科口罩,食物、饮水应该在专用的管理用房等。
二、常见疾病检测方法
快速正确诊断动物疾病是救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采取有效救护措施的关键。
(1)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最基本的方法。救护人员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仪器设备如听诊器、X光机、B超仪等,直接对动物进行检查,有时也通过血检、粪检、尿检等。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动物的患病情况。
X光机
B超仪
(2)流行病学诊断。通过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等的调查来诊断疾病。
(3)病理诊断。通过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剖检,根据病理变化诊断疾病。
(4)病原学诊断。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动物样品进行镜检、分离培养、动物实验等方式诊断疾病。
(5)血清学诊断。对可疑病例的血液生化进行检测,通过血液指标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三、检测项目
新接收的动物应该进行常见疾病的常规检查,在救护期间也要时常复查。
如果救护中心条件允许,可以进行下列检验:
(1)体重、营养。
(2)外观检查。
(3)X光检查。
(4)血液、生化检查。
(5)支原体、衣原体检查。
(6)沙门氏菌检查。
(7)禽流感。
(8)寄生虫检查。
(9)死亡动物的剖检。
四、兽类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兽类几种常见伤病的诊断
灵长类动物的活捉是野生动物捕捉中难度最大的,捕捉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野外捕捉,一种是栏舍内捕捉。
1.外伤
通过检查体表、天然孔,触摸皮肤、四肢等方法,诊断动物是否有外伤、骨折、关节脱臼等。
2.疾病
通过按压脏器部位、听诊、观看天然孔、检查大小便等方法,初步诊断动物是否患皮肤病、心肺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道疾病等。
3.中毒
主要通过观察是否有神经症状、是否有大小便失禁、是否有天然孔出血等,判定动物是否中毒。
(二)常见伤病的现场治疗技术
1.脱水
脱水可分为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新救护动物经过长时间运输及摄入量不足,应激大,消耗机体能量多,必定存在一定程度脱水,此类动物应属于高渗性脱水。我们可根据动物具体情况给予补水,补水以糖水为主(口服)。根据动物体重、脱水程度估算补液量,首次以补充每日需水量的1/3~1/2为宜,分多次补足每日需要量,以达到纠正动物脱水状态及恢复各脏器正常循环运转的目的。
2.应激
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机体各系统必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性损害,尤其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应激过大造成消化系统胃肠迟缓,胃内容物囤积发酵极易引发感染。可依据防感染、消食导滞、抗应激、保肝护肾原则,给予抗生素、维生素、田七胃痛胶囊、保和丸、保肾康等药物进行预防。
3.外伤
外伤动物如有外伤,可根据伤口程度进行外科处理,一般外伤则按清创消毒、外科手术缝合等处理。
兽类手术治疗
(1)肌肉挫伤或断裂致出血。
①肌肉注射止血药、镇痛药,同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②对断裂的肌肉进行手术清创缝合处理。
③如出现休克症状,出现呼吸衰竭、心率减慢或减弱情况,马上进行抗休克抢救,静脉输给尼可刹米4mL,肾上腺素2mL,多巴胺5mL,并同时有节律地按压动物胸部进行仿人工呼吸,直至动物恢复自主呼吸。
(2)血管断裂致大出血。
①马上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四肢血管损伤或断裂时)或使用止血带止血(股静脉或股动脉等大血管损伤或断裂时)。
②肌肉注射强效止血药(立止血)和镇痛药。
③建立静脉通道补液,静脉输给止血药K3和止血敏、立止血。
④对断裂血管部位进行皮肤肌肉切开,进行局部清创和血管清创缝合复通术。
4.咬伤
(1)轻微咬伤。伤口可直接涂擦碘酊,全身注射抗生素即可。
(2)咬伤较深。可用双氧水、0.1%高锰酸钾、生理盐水等冲洗伤口,然后用炉甘石、磺胺粉等撒布伤口。伤口太大的进行缝合,同时应用抗生素肌肉注射治疗3~4日。
5.皮肤脓肿
可手术打开脓包放出脓汁,然后用双氧水、0.1%高锰酸钾、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脓包腔,最后给脓包腔中涂撒抗生素干粉,同时肌肉注射抗生素。
6.骨折
(1)四肢非开放性骨折。一般采用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颈椎、胸椎、腰椎、肋骨等非开放性骨折一般要运输到专业救护机构进行治疗。
(2)四肢开放性骨折。现场首先止血,然后采用外固定方法先固定,等送到专业救护机构后再采用内固定方法或外固定方法治疗。
如果现场无法采用内、外固定方法治疗的,或粉碎性骨折的,可以考虑现场实施安乐死。
7.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总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黏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
(1)腹泻病因。
①感染性腹泻:肠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及全身感染。
②炎症性腹泻:指不明原因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③胃源性腹泻:萎缩性胃炎。
④肝胆源性腹泻: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⑤胰源性腹泻: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性纤维化。
⑥肿瘤性腹泻: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小肠淋巴瘤、结肠癌。
⑦功能性腹泻:肠应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糖尿病等所引发的腹泻。
(2)腹泻预防。
①保证食物卫生、干净。
②易变质食物如窝窝头、肉投喂后动物未采食完的,要在食物变质前清理干净,以防动物采食变质食物导致肠道感染。
③保证笼舍、饲具干净与卫生,每周对笼舍环境消毒2次,发生疾病时根据实际要求增加消毒次数。
④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3)腹泻治疗。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腹泻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①止泻剂的应用:病因未明之前,腹泻急性期不宜马上用止泻剂。只有在查明病因治疗时,或者严重腹泻导致脱水时,方可使用。
②解痉剂的使用:腹泻伴有痉挛性腹痛时可应用。
③前列腺酶抑制剂的应用: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前列腺酶抑制剂可用于分泌性腹泻。其机制为减少前列腺酶生成,从而减低 cAMP水平,达到减少分泌的目的。
④维生素制剂的应用: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腹泻,可给予维生素制剂。
8.感冒
(1)症状。由于感冒并不导致动物身体的虚弱,从运动特征上无法区分是否感冒。只是通过发现病体流涕、喷嚏、咳嗽后将疑似患病动物隔离检查,加以确认。
(2)感冒的治疗。可给予一般感冒药物如维C银翘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重感灵等制成水剂灌服,伴有咳嗽者,加用一般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效果不好者可考虑抗病毒治疗,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每日2次,灌服。或以病毒唑5mg/mL溶液滴鼻,每2小时1次,热退弱后改每日4次,连续2日。
(3)感冒的预防。除了做好保温外,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是食醋消毒法。
①空间消毒法:将食醋一份与水一份混合,装入喷雾器,紧闭门窗后喷雾消毒。
②熏蒸(煮)法:将门窗紧闭,把醋倒入铁锅或砂锅等容器,以文火煮沸,使醋酸蒸气充满笼舍,直至食醋煮干。等容器晾凉后加入清水少许,溶解锅底残留的醋汁,再熏蒸,如此反复3遍。食醋用量为每间笼舍150mL,严重流行高峰期间可增加至250~300mL,连用5日。
编著: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护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
封面图片:徐永春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