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同时推动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古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环境等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推进中国古菌学研究。
古菌作为生命的第三大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极端环境适应及生物技术开发中具有独特科学价值。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古菌学研究进入组织化、系统化发展的新里程。开幕式上,兰州大学刘勇勤教授致辞,强调专委会将致力于整合国内学术资源,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通过视频寄语,充分肯定了专委会的成立对我国微生物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徐建国(左)、赵国屏(右)视频寄语
刘勇勤主持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设置4场专题报告、20余场大会报告及学术海报展示,内容涵盖古菌分离培养技术、遗传操作系统、物种演化机制及元素循环功能等核心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系统解析了甲烷古菌的多条电产甲烷途径及其生态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张雁教授分享了核酸代谢新酶的突破性发现;武汉大学陈向东团队揭示了极端嗜盐古菌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此外,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通过海报展示了古菌在红树林碳循环、深海环境适应及真核生物起源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特别设置两场海报展示环节,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吸引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与深入讨论。
东秀珠、张雁、聂明、叶克穷、佘群新、陈向东、崔恒林、李备、刘冰冰、朱亦君、冯旭、李洁、姚建云、刘莹、徐俊、张立奎、杜世燊、董宏坡、吴法柏、曾芝瑞、卢中一、申玉龙、王保战、张翠景、徐晓玲、陈景华、尹修然(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承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研究员分别作大会总结报告,深入探讨产甲烷古菌的功能演化及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启示。会议闭幕式上,中国微生物学会古菌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猛教授宣布专委会将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持续推动国内古菌学领域的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
承磊(左)、黄力(中)、李猛(右)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台,更彰显了中国在古菌学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学术影响力。未来,专委会将持续推动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生命科学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