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菌物资讯

科普小文 | 菌子的一生——从地下暗网到天空伞兵

媒体:原创  作者:华侨城湿地
专业号:华侨城湿地 2025/8/22 11:25:16

 

图片

当你在雨后来到华侨城湿地,或许在枯木里、落叶间会看到一朵朵可爱的小蘑菇。

如果把菌子的一生拍成电影,片头字幕一定写着:“主角,不是我们日常看到的菌子,而是你看不见的地下互联网——菌丝。”

 

第一幕:地下暗网

 

图片

故事从一粒尘埃般的孢子开始,随风飘落在朽木或落叶上,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孢子便像吹气球一样鼓出第一根透明“吸管”,这叫菌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菌丝不断分叉,织成白色菌丝体,这才是真菌真正的“身体”。菌丝体像一张隐形光纤网,直径只有 5 微米,却能在一个月里在一片森林下“缝”出一张网。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反复分枝网状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其功能至少有吸收营养、代谢物质的运输、代谢产物的储藏及繁殖等四种。

 

 

第二幕:雨后火箭

 

图片

当温度、湿度、营养三线交汇,菌丝体突然“集体起义”,扭结成一颗小米粒大的“胚胎”。几天之内,这个“胚胎”像吹气球一样长出子实体——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蘑菇”。它的结构很固定:

• 菌盖:彩色屋顶,下方是菌褶或菌管,相当于“孢子导弹发射井”;

• 菌柄:输送水分与养料的“升降机”;

• 菌环、菌托:部分种类残留的“安全护圈”,常被误认为“无毒标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幕:天空伞兵

 

图片

图片

图片

等菌子发育成熟,菌盖完全打开,里面的小格子(菌褶)就像一排排小炮管。每个炮管里会造出 4 颗“孢子子弹”,成熟后“嘭”地一下被弹射到空中。一个中等蘑菇一次可放出 10 亿颗孢子,一粒粒孢子就像一个个伞兵,它们搭乘气流、雨滴甚至昆虫,开启下一轮生命轮回。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毒菇和可食用菇外形十分相似,难以辨别。当大家在湿地中看到这些可爱的菌子时,为了保障生命安全,请勿采摘食用!

野外遇菇安全手册

1、只看不动手:大多数毒菇与可食种外形差异极小,颜色、菌环、菌托都不是绝对安全指标。

2、拍照不采食:用手机记录“伞面—菌褶—菌柄—基物”四连拍,学习菌子的结构特征、观察其生存环境。

3、不适需就医:某些毒鹅膏的毒素可通过皮肤微小创口吸收,触碰后及时用肥皂水冲洗;若误食,立即携残余样本就医。

 

撰稿人:卡皮巴拉

图片:江离、网络

校对:刘晶晶

审核:张俊鑫

图片

图片

阅读 40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