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我们迎来了第6个国际鲎保育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为鲎塑造‘鲎’来”。
2019年6月,在第四届国际鲎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鲎专家组,携手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的140余位鲎保育代表,通过了《全球鲎保护北部湾宣言》。将每年6月20日定为“国际鲎保育日”,向全世界发出守护鲎的呼吁。
海洋里的活化石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属于节肢动物门,肢口纲。
圆尾蝎鲎 廖辰灿 摄
别看它在海滩上像个笨拙的“小坦克”,拖着长长的尖尾巴,它们堪称“时间见证者”,在地球上生存了超过4亿年,比恐龙出现的还早,其形态结构几乎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简直是海洋里的“活化石”。
鲎的身体结构
鲎的样子很特别,身披坚硬的“盔甲”(头胸甲),头胸甲的前端的小眼睛只能感光,两侧的大复眼才具有成像功能。
在北海海滩的鲎 严政 摄
它们的身体呈棕绿色或灰褐色,那根显眼的“尾剑”可不是武器,而是用来在沙滩上翻身和“导航”的得力助手。更神奇的是鲎拥有蓝色的血液,这是因为含有特殊的铜离子(血蓝蛋白)。这种“蓝血”能检测细菌,是医药检测的宝贵资源。
在泥沙里的鲎 宁浩洋 摄
鲎是“海底清道夫”,喜欢在泥沙里钻来钻去,以螺、蠕虫等为食,默默净化近海生态环境。
在沙滩产卵的圆尾蝎鲎 莫积瑞 摄
鲎的卵
它们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浅海生活,繁殖季一到,便会遵循本能,成双成对回到潮间带沙滩产卵,延续生命。
鲎家族的分布
目前全世界现存4种鲎:中国鲎、圆尾蝎鲎、南方鲎和美洲鲎,它们主要栖息在北半球温暖浅海的大陆架沿岸。其中中国鲎和圆尾蝎鲎在中国有分布。南方鲎分布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美洲鲎仅分布于北美地区。
中国鲎(肖晓波摄)与圆尾蝎鲎(廖辰灿摄)剑尾
中国鲎与圆尾蝎鲎最主要的区别在尾剑。中国鲎的尾剑横截面呈三棱形,边缘锐利;圆尾蝎鲎的尾剑横截面接近圆形,根部较粗壮,这也是它得名“圆尾”的原因。
鲎的生境
鲎是近岸底栖生物,偏好相对平坦、松软的泥沙底质滩涂和浅海,盐度适中、水流平缓的河口湾、红树林外缘、潮间带是它们的“理想家园”。
2021年,中国鲎和圆尾蝎鲎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鲎的生命摇篮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拥有广阔的滩涂和繁茂的红树林,构建起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滨海生态系统,已记录的大型底栖动物多达 208 种。更重要的是,它是全球少有的中国鲎与圆尾蝎鲎重要产卵及育幼地。 平缓松软的潮间带沙滩,为鲎群提供了绝佳的产卵场所;涨落潮间带富含营养的泥沙,是幼鲎成长的“天然粮仓”与“避风港”。
繁茂的红树林
为了守护这片滨海生命的摇篮。近年来,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一方面通过实施红树林造林修复项目、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等,不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中国鲎幼鲎增殖放流活动。
鲎的科研监测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亚太地区鲎观测结果】显示,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中国鲎与圆尾蝎鲎的种群的最大密度、平均密度与出现频率3项重要数据,在亚太地区均排名前列。
湿地保护对于鲎的生存至关重要。红树林湿地不仅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碳储碳,还是海洋动物的 “幼儿园”,为幼鲎提供了安全的成长环境和栖息之所。
此外,每一位来到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人,都可以通过湿地公园自然科普小程序“漫游滨海湿地”上传记录你观察到的鲎。
守护鲎,就是守护海洋生态的平衡与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在第6个国际鲎保育日之际,让我们心手相连,携手行动,不打扰、不捕捉、不买卖野生鲎,共同守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生命,撑起一片生存的蓝天。
审核:郭 国
编辑:何洁冰
排版:何洁冰
来源: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