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灾害威胁不断加剧,健康的生态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基于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Eco-DRR)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发展不足的阶段,亟需扩大应用规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日本生物多样性基金(The Japan Biodiversity Fund)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联合发布了报告《借助自然之力:向依托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转型》(Helping nature help us: Transforming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through ecosystem management)。
该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供了生物多样性在防灾减灾(Disaster risk reduction,DRR)中的概念背景,以及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作为跨领域问题纳入政策和实践主流的机遇;第二部分则分别评估了不同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根据每个区域面临的主要灾害、实施Eco-DRR的经验,并利用区域案例来论证采用Eco-DRR方法的必要性,以提出实施综合方法的关键信息和建议。
《借助自然之力:向依托生态系统的防灾减灾转型》
灾难、灾难风险和防灾减灾
报告指出,所谓“自然灾难”(natural disaster)的概念并不存在。虽然“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是自然发生的现象,如气旋、地震、海啸等,但灾难是由这些灾害因素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来定义的。“灾难”被定义为“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中断,涉及广泛的人员、物质、经济或环境损失和影响,且其程度超出了受影响社区或社会利用自身资源应对的能力”(UNISDR, 2009b)。因此,并非每次灾害都会演变成灾难。
自然灾害演变成灾难的风险由三个主要因素决定(Renaud et al., 2013):
1)灾害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2)暴露于灾害的程度
3)脆弱性,例如贫困水平、基础设施质量等
由此可以得出公式:灾难风险 = 灾害 × 脆弱性 × 暴露度
其中,脆弱性定义为“使社区、系统或资产容易受到灾害破坏性影响的特征和环境”,暴露度定义为“存在于灾害区域内并因此可能遭受损失的人员、财产、系统或其他要素”(UNISDR, 2009b)。人类的行为会以多种方式影响我们在风险中脆弱性和暴露度。例如,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可能导致新的灾害类型出现,加剧既有灾害的破坏程度,或增加其潜在危害。同时,人们对风险的感知、理解与内化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对于灾害的应对能力。
总的来说,这些社会过程和人类的选择,有可能放大我们所面临的风险(Cardona et al., 2012)。随着预测和观察到的灾难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除了灾后的响应行动外,有充分理由预先投资于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被定义为“通过系统分析和处理灾难的致灾因素来减少灾难风险,包括减少灾害暴露度、降低人员和财产的脆弱性、明智管理土地和环境以及改进对不利事件的准备”(UNISDR, 2009b)。目前,国际减灾工作过于侧重灾后响应,迫切需要转向主动的、灾前的风险减缓,打破“灾害—响应—恢复”的循环,走向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与Eco-DRR
生态系统被定义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其非生命环境作为一个功能单元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来自不同生物群系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最新估值约为每年125万亿美元(Costanza et al., 2014)。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即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惠益,人们普遍认识到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图1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IUCN Water, 2012)
根据《千禧年生态系统评估》(2005),四类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中,供给服务在扩张,而调节和支持服务在衰退。调节服务对于应对灾难和从灾难中恢复至关重要(Renaud et al.,2013),而支持服务可以支持灾后恢复过程。尽管社会应对灾难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这种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各不相同。贫困人群往往更容易暴露于灾难,通过在高暴露度的地区增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福祉,可以降低脆弱性。除了提供对灾难直接影响的保护外,健康的生态系统还可以通过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多样化生计选择和安全网措施(例如调节生态过程并提供庇护所)(Renaud et al.,2016)来减少社区的根本脆弱性。同时,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灾难过后的恢复过程,并帮助贫困社区恢复其生计选择。
图2 生态系统与灾难恢复力及脆弱性联系的理论模型
Eco-DRR被视为一种关键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更侧重于应对社会挑战,即降低自然灾害风险。Eco-DRR是从过去十年的实践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于2011年首次由环境与灾难风险减轻伙伴关系(PEDRR)定义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以通过减轻灾害和增强生计韧性来提供防灾减灾的服务”。
Eco-DRR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推广使用生态系统管理方法来降低风险:
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以获取服务;
保护和保存可在降低风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完整生态系统;
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以降低风险。
这些方法经过试验和测试,产生了广泛可用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适用于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地理区域和不同尺度。此外,这些生态系统管理方法还充分考虑了参与性、地方所有权、社会和制度治理机制——这些原则也是参与式风险管理的核心(Juffe-Bignoli et al,2014)。
Eco-DRR的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同时包含额外的内容以确保该方法是应对灾难风险,而不仅仅是在高灾害多发地区进行环境管理干预。因此,它的一个核心方面是风险评估,包括绘制社会脆弱性图,这提供了有关导致灾难风险的因素的有用信息,例如:脆弱的生计策略、低收入水平、自然资源退化(Wisner等人,2004),从而推动实施有效和充分的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来预防和/或最小化此类脆弱性。
除了将社会脆弱性和能力评估作为基线信息的一部分外,Eco-DRR还召集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的更广泛利益相关者,例如农村发展规划部门、灾难管理机构和地方议会,而不仅仅是与保护和环境管理导向的机构合作。这些利益相关者通常不会自然互动,Eco-DRR为跨部门的新颖和创新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平台。
生物多样性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所有来源的生物之间的可变性,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生态复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使用这一定义,可以说生物多样性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实际上有充分记载,但仅涉及生态系统及其提供的相关生态系统服务。这些用于防灾减灾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包括调节和支持服务,例如,自然灾害减轻、侵蚀控制、水分调节和土壤形成(Munang等人,2013)。
图3 不同生态系统在减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总结
虽然生态系统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已被充分认识,但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具体作用却缺乏充分的科学文献和定量证据。原因可能包括其作用未被明确识别为防灾减灾,或这是一个新兴领域。尽管如此,从研究和项目经验中都有足够的信息来识别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对防灾减灾关键广泛潜在作用。
图4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在防灾减灾中的潜在作用
提升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生态系统更快地从干扰和环境变化中恢复(Folke et al.,2004)。例如,多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拥有类似的功能,但这些物种对环境干扰的敏感性可能不同,这意味着一些物种在环境变化后可能仍然存在,并确保已丧失的其他物种的功能得以维持。类似的效果也可能发生在物种内部,例如,不同的基因型对变化更具抵御力,因此遗传多样性同样很重要。
下表具体列举了一些物种多样性促进恢复力的具体例子:
图5 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力的例子
同时,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恢复力,也有助于生态系统抵御力,即系统在不改变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扰动量 (Downing et al., 2012)。例如,Isbell等人(2015)通过田间实验证明,多样化的草地植物群落对气候极端事件(即干旱)具有更强的抵御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Eco-DRR之间存在协同作用。通过保护生态系统、其组成部分和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在Eco-DRR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反之亦然。这两个实践领域主要区别在于其目标或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旨在保护生物实体,如物种、生态系统和群落,而Eco-DRR旨在保护社会免受灾难。两者目标不同,但方法和应对的挑战相似。通过实施环境管理方法,Eco-DRR项目也可以带来保护和多样性上的效益。反之,保护行动可以通过维持健康生态系统和保护物种/遗传多样性来提供防灾减灾的效益。报告提出了整合两者以增强共同效益的方法,例如:就地保护本地物种和CWR(Crop Wild Relatives)的遗传多样性,在恢复活动中优先选择本地特有物种,以及利用空间规划工具(如GIS)来识别同时满足保护和防灾减灾目标的优先区域。
相关政策语境
全球第一个防灾减灾框架是1994年建立的《让世界更安全的横滨战略:自然灾害预防、准备和减轻指南》(The Yokohama Strategy for a Safer World: Guidelines for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Preparedness and Mitigation)及其行动计划。继2004年西印度洋海啸造成巨大破坏之后,世界各国齐聚一堂,制定了一个更严格的全球蓝图,即《兵库行动框架(2005-2015)》(The 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 HFA),以促进防灾减灾并界定此类事件发生时国际合作机制。虽然HFA仍然是一个不具约束力的框架,但其相关性和重要性通过成员国对实施的承诺得到了证明。
2015年之后,最新的减灾框架是《仙台防灾减灾框架(2015-2030)》(The 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5-2030, SFDRR)。它借鉴了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包括更强的实施和监测计划,并认可和促进生态系统管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SFDRR首次承认了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作用是防灾减灾需要解决的跨领域问题。在风险评估、风险治理和恢复力投资时,生态系统需要被纳入考虑。环境影响评估也被列为实现风险敏感型公共和私人投资的重要工具。SFDRR进一步承认需要应对灾难风险的环境驱动因素,包括生态系统退化和气候变化,以及灾难的环境影响。 将减轻灾难风险纳入与环境/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全球、区域和国家政策。
在这些积极的发展之后,其他全球公约和框架也逐渐承认并采纳了健康生态系统作为防灾减灾的解决方案的作用。随着各国制定其灾难管理计划、更新其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批准并制定巴黎协定计划(Paris Agreement )以及确立其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国家目标,生态系统管理可以提供通过同一投资实现多项国家承诺的选项。
个别区域研究
为了弥补当前关于生物多样性在Eco-DRR中重要性的信息不足,IUCN的RELIEF-Kit倡议的一部分进行了六项区域评估。该项目旨在通过实现以下目标来弥合Eco-DRR的知识差距,并推动相关能力建设:
1. 通过对高度灾害易发国家的关注,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估,以生成关于生物多样性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的知识。
2. 通过发展能力、建立网络并催化行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用于防灾减灾。
3. 为制定防灾减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CCA)的综合方法提供政策信息。
每个区域都结合使用了灾害数据分析、基于案头的科学文献和案例研究回顾、调查和政策分析,涵盖以下主题:
优先灾害及其影响
Eco-DRR的区域经验
Eco-DRR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生物多样性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政策准备情况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防灾减灾一体化的机遇
Eco-DRR的经济案例
9.25 世界海事日
世界海事日是联合国官方指定的纪念日,旨在庆祝国际海事产业的贡献,并强调海事安全、海洋环境保护、航运安全等重要议题。世界海事日没有固定的公历日期,通常定在9月的最后一周,具体日期由国际海事组织选定。
2025年世界海事日定于9月25日,主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义务,我们的机遇”,聚焦海洋在维持生命、生计和全球经济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次主题凸显了航运与更广泛全球倡议之间的深刻联系,特别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紧密关联。航运业作为海洋领域最大的运营部门,在促进全球贸易和推动海洋保护方面至关重要。国际海事组织通过强有力的全球监管框架,及其针对176个成员国的广泛技术援助计划,继续引领建设更清洁、更安全的海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