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罕见!“美人鱼”惊现南沙群岛!网友:没想到长这样

媒体: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作者: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专业号:袁帅 2025/8/25 10:36:00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获悉,2025年7月中旬以来,南沙群岛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简称“岛礁中心”)驻站科研人员在永暑礁近岸海域持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活动。

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唯一现存海洋物种,因雌兽怀抱幼崽哺乳的姿态被民间称为“美人鱼”,是全球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区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

这种体长可达3米的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对维护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其摄食行为能促进海草更新,维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

儒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8年,海南省东方市发现的死亡儒艮是中国大陆最后一次目击记录,2022年,儒艮被宣布在中国大陆沿海功能性灭绝。

图片

2025年7月8日,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巡视人员首次在海岛西南方海域发现浮在海面换气的“大鱼”,并在其后近一个月内持续观测到其在该海域的活动;8月2日到3日,巡视人员与驻岛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观测到“大鱼”在该海域活动,并采集到影像资料。相关资料经中国科学院海洋动物专家秦耿研究员、李松海研究员鉴定,正是在中国大陆沿海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儒艮。

8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又再次共同目击了儒艮在海面的活动情况。这是近半年来,在永暑礁继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玳瑁、绿海龟等活动后,首次在该海域发现极度濒危物种儒艮的持续活动踪迹,这不仅填补了该海域的物种分布空白,更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南沙群岛及南海中部海域首次有科学影像佐证的儒艮活体记录。儒艮通常喜欢成群活动,常以2~3头的家族群形式出现,此次为何单独“流浪”至此尚待监测研究。

图片

儒艮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马蒂厄·容克摄)

南海海洋所宋星宇研究员指出,绿海龟依赖沙滩产卵繁殖,玳瑁的生存与珊瑚礁健康紧密相关,而儒艮的出现则标志着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三类物种在永暑礁海域的相继发现,凸显了永暑礁岛礁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更证明了我国南沙岛礁生态岛礁建设与生态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永暑礁形成的珊瑚礁、浅海海草床、沙滩产卵场等丰富生境,支撑了海洋生物的栖息与繁衍,也是南海岛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育的有力佐证。

阅读 18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