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持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携手多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乡村环境提升与绿色生活推广活动,从生态农业推广到生态基础夯实,绿色为乡土描绘底色,为发展注入活力。2025年10月,基金会以“绿色引领,共绘乡村新画卷”为主题,启动乡村绿色发展专题宣传,推动生态理念与乡村实践相融合,为打造宜居宜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贡献绿色力量。
金秋时节,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老局子村黄土梁南沟的百亩树莓种植基地,连片的大棚里绿意盎然,红彤彤的树莓果挂满枝头,饱满的果实透着诱人的光泽。
树莓装满了村民苗大爷的篮子,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每天天一亮就来摘果,这果子金贵,红透了就得及时采,一天能摘不少哩!” 苗大爷笑着说道。

“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忙下来也就够个温饱,现在种树莓,收入比以前强多了!” 苗大爷一边查看果实品质,一边向我们介绍。据他讲述,过去村里土地多用来种植玉米、棒子等传统作物,不仅产量收益有限,还得靠天吃饭。自从在“礼·山溪”丰田隆化可持续发展乡村项目的帮扶下,调整种植结构,引入树莓种植后,情况彻底变了样——树莓虽不是“高产作物”,但市场价值远高于传统农作物,“比种玉米强多了,收入翻了好几番,辛苦点也值!”
树莓的“甜头”,不仅体现在收入增长上,更带动了村里的就业。“以前农闲时,村民们要么在家闲着,要么只能靠捡蘑菇补贴家用。现在树莓基地天天有活干,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30人务工,大多是50到60岁的妇女和不便外出的老人。”采摘的村民说,基地用工按需调配,采摘旺季人手紧张,平时也能保证20人左右稳定就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不过,树莓种植可比种玉米“费心”多了。“玉米种下去打遍除草剂,就能等着秋天掰棒子;树莓不行,从栽苗开始就得人工薅草、浇水,不能用除草剂,一年到头都得精心呵护。” 苗大爷坦言,好在从种植到采摘的全流程,都有林科院专业农技老师定期指导,“一个多月来一趟,教我们怎么育苗、怎么管护,遇到问题随时能咨询,刚开始觉得复杂,现在上手了也不难。”
这一切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系统支持与科学指导。作为“礼·山溪”丰田隆化可持续发展乡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树莓产业建设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实施,旨在探索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项目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引入高附加值、能固硫固碳的树莓品种,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推动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
老局子村黄土梁南沟树莓基地占地 100 亩,配套建有 50亩种植大棚,树莓从开花到采摘仅需一个多月,且采摘期长,集中在7至10月,一旦进入采摘季,每天都能收获新鲜果实。“今年地块管理到位,吸取了去年的经验,采摘产量比往年高,预计能有20到30吨。”村长算了一笔账,一吨树莓能卖 2万到2.5万元,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万元,“这要是种玉米,想都不敢想!”
如今,小小的树莓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乡村焕发了新活力。从传统粮食种植到特色浆果培育,从村民闲赋在家到家门口稳定就业,树莓产业正成为该村推进乡村振兴的 “新引擎”,用一颗颗小小的红浆果,撑起了村民致富的“大梦想”,铺就了乡村振兴的 “康庄路”。未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继续携手丰田汽车公司,立足“礼·山溪”项目平台,深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融合实践,推动隆化乃至更广区域的绿色低碳转型,让更多村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美好生活。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