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高山荒坡披绿裳,石上茶香飘四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公益林项目谱写乡村振兴生动篇章

媒体:原创  作者:环境保护基金会
专业号:环境保护基金会 2025/10/31 12:26:25

站在湖北利川市堰塘村的山巅远眺,层层叠叠的茶垄如绿色阶梯般蜿蜒而上,香樟树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然而,四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岩石裸露的荒坡。

沿着山脉走势蜿蜒而上的茶园

湖北利川市地处巫山余脉与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处,平均海拔约1100米。这里山势陡峭,灰白色的石灰岩与深褐色的页岩交错分布,构成了独特却贫瘠的地质景观,当地人称之为“石头山”。“石头缝里种庄稼,就像在石头上绣花”。特殊的地质条件严重制约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也是生态治理亟需破解的难题。

荒坡上开展茶园种植活动

2021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卡特彼勒基金会选择以生态茶园建设为突破口,资助堰塘村开展了生态扶贫公益林项目。通过地质勘探,岩石缝隙中的薄弱土层恰好满足茶树根系生长需求,而碎石间的良好排水性更是茶树生长的理想条件。四年间,经过不断探索,项目形成了"梯田 香樟 茶树 辣椒"的复合种植模式。

项目种植的茶树

在近300亩的项目区内,我们共栽植茶树691410株,香樟3383株。香樟的深根系有效固持土壤,茶树的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辣椒间作则实现了生态抑草。经过专业评估,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0%提升至80%以上,水土流失量减少千余吨,茶园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达444.7吨,每年约释放氧气3.1吨,相当于为当地增添了一个"天然氧吧"。

固土保水的香樟树

利用间种辣椒实现生态抑草

项目的实施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土地流转、茶园务工、茶叶销售等多重渠道,项目已带动100余户村民参与茶园管护,村民收入得到显著提升。预计到明年盛产期,亩产茶可达50斤,昔日的"石头山"正在变成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长势良好的茶树

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也被有效利用,形成了"茶园在林中,村在茶园中"的优美景观。曾经,山风裹挟着泥土的流失;如今,它携来了茶芽的芬芳。这片高山茶园,就像是大自然写下的一首散文诗—当我们学会聆听土地的心跳,读懂山川的语言,贫瘠的石缝里也能开出希望之花。

房前屋后的茶园

阅读 14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