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让我们来聊聊餐桌上的来自海洋的美味——海鲜。海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美食,但你知道这些舌尖上的海味,和海洋保护的有着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吗?
在全球范围内,水产品是人类第三大食用蛋白来源,超过 45 亿人通过水产品摄入每日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质。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全球水产需求增加了 5 倍,全球对海鲜需求持续增加,其中海鲜消费量一半来自野生捕捞,一半来自水产养殖。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超过1亿吨的海鲜产品,与世界渔业产量和养殖量急剧增加相对应,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锐减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FACT⚠️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报告显示,全球 90%的鱼类资源处于充分或过度捕捞状态,29%为过度捕捞状态。
FACT
在过去 30 余年间(1979-2012),地球的海洋物种数量平均减少了 36%。
FACT
FAO 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水产品消费量将继续增长 15%,达到人均 21.4 公斤
FACT
最新分析显示,世界鱼类种群中处于生物可持续水平的比例从1974年的90%下降到2015年的66.9%。
©️GalapagosSchoolOfFish/AntonioBusiello/wwfus
不可持续的渔业捕捞的生态影响
过度捕捞,即捕捞速度比种群恢复速度快
网孔过小的渔网,会把幼鱼和其他非目标鱼类“一网打尽”
3. 延绳钓和底拖网作业期间,把海龟一并捕捞
4. 信天翁被延绳上的鱼饵吸引,在啄食时遭钩住并溺毙
5. 底拖网和挖掘捕捞把重物放在海床上拖行,对海床造成破坏
6.使用电、炸药或气化钾等违法方式捕捞,会对珊瑚礁等许多鱼类栖息的生境带来破坏
⬇️
不可持续的水产养殖的生态影响
1. 红树林等敏感的天然生境遭受破坏,并被改建为养殖场
2. 鱼苗可能来自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渔业
3. 肉食性鱼类的饲料可能来自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渔业
4. 经常使用化学品及抗生素,以治疗疾病或去除寄生虫
5. 从养殖场逃逸的外来种可能会与原生种争夺食物和生境
6. 密集式养殖海产耗用大量饲料和产生大量废物,亦可能令疾病和寄生虫在野生种群中传播
⬇️
健康的海洋离不开“可持续可追溯水产”的实践。
海洋渔业资源处于持续减少态势,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仍在延续,需要我们在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着眼长远,加强种群和脆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保护相关人员的生计和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更可持续、更加包容且公平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建设,针对水产品的生产、管理、贸易和消费方式采取“蓝色转型”行动。
🐟 WWF对“可持续海鲜”的定义:一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保障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有益,对长期造福于人类有益的海鲜,包括来自捕捞和养殖的产品。可持续的海鲜生产可以为我们提供健康的动植物蛋白、稳定的就业机会,繁荣的地区经济。
🎣 一个完整的水产追溯体系,理论上要从水产养殖/捕获就开始记录,包括捕获或养殖水域、捕获渔船、市场交易,以及分销渠道、零售信息等等。
可追溯的水产品供应链
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
目前,全球范围内推进“可追溯可持续水产”体系的呼声愈加强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我们迫切需要将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水产食品纳入国家粮食体系的政策和计划,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握机遇为恢复水生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做贡献。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之一,水产品产值和出口额连续 30 余年居全球首位。因此,中国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探索推动“蓝色转型”具体路径,进而实现保护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目标的重中之重。
©️Pixabay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饮食理念的逐步升级,对富含优质蛋白的水产品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完善的可追溯体系在守护百姓餐桌安全和海洋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南方考察时发表讲话表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我国政府也多措并举,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水产政策驱动
相关政策
200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出台《出境水产品追溯机制的相关规定》:出口水产品可以通过外包装上的标识从成品追溯到原料。
相关政策
2016年起农业农村部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建设:开展水产品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逐步实现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建设。
相关政策
2020年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的通知》:加快实施渔获物定点上岸,建立配套的渔获物可追溯体系建设。
相关政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等。
相关政策
2022年我国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调:强化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管控措施,建立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追溯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责任可明晰。
通过评估海鲜产品的野生种群状况,捕捞方式、生态影响和渔业管理情况,或养殖方法、饲料、生态影响和水产养殖管理情况等方面,WWF2018 年发布了《海鲜消费指南》,通以红、黄、绿分级的形式给出“谨慎食用” “减少食用”和“鼓励食用”的建议目录,帮助消费者做出对环境友好的海鲜消费选择。今年7月,2023版本的海鲜指南会升级推出。
2022 年.WWF 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发起了“中国可持续可追溯水产倡议”,从产业链应用实操性、科学性、合规性及可持续性等角度出发,号召水产品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在 2030 年以前实现六项目标:
1. 践行可持续渔业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渔业资源;
2. 开展可持续水产品贸易、加工和流通,拒绝采购濒危物种 ,关注并逐步消除对高风险水产品的采购和流通 ,优先采购环境友好型水产品 ,或经过可持续提升、认证的水产品,并鼓励自身供应商进行可持续转型;
3. 加强合作推动水产品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的完善,强化追溯各环节关键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及透明度。
4. 提高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渔业种群状况等相关信息的关注,并努力将其逐步纳入追溯体系;
5. 加强水产追溯体系标准化工作,推进追溯标准与国际接轨。
6. 共同向市场传递可持续与可追溯水产品的重要性,利用商品信息、追随标签等手段传递这些信息,倡导消费者开展可持续消费,支持市场和产业的共同健康发展。
为确保海鲜来源的可持续性,WWF仅支持可信的、有科学依据的、经多元利益相关方认可的标准。WWF建议您购买具有生态标签或 《海鲜消费指南》中绿色(鼓励食用)的可持续海鲜产品。
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为了让可持续可追溯水产的理念更生动和深入人心,WWF特别在北京凤凰汇设置了海鲜鱼市和扭蛋机的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驻足参与WWF“海宝图”小程序互动,体验可持续水产的追溯链条,在丰富了海洋保护知识的同时,也分享了可爱的鱼偶和对海洋满满的祝福。
世界海洋日|2023.6.8
我们一起,让大海生机勃勃,让潮流生生不息!
©️dangquangn/pixabay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