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全球老虎日 | 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吗?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3/7/25 17:29:06

野生东北虎 © Ola Jennersten  / WWF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村哪家的地儿没让它们祸霍过?野猪拱地啥的,多的时候我家一年少收1万多块!”

这是住在雁鸣湖镇腰甸村村民张伟民两年前提出的一个问题。这可能代表了当前许多生活在我国东北虎栖息地内居民的真实想法。

在我们思考如何进行保护与发展时,会面临诸如保护、管理和多重社会性学科彼此交织带来的难题,而这些实际问题通常是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学习研究,从长远角度找到解决办法。

野生虎 © Shutterstock / Sourabh Bharti / WWF

“哺乳动物种群在全球范围内正面临衰退,栖息地退化和捕猎是对哺乳动物构成最大威胁的因素(IUCN,2008),这些因素也间接促进了冲突的发生。随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减少和碎片化,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接触也随之增加,这可能给农村人民的生计和生命带来重大损失,也会降低人们对保护项目的支持。因此,人兽冲突(Human and Wildlife Confilicts)被公认为全球保护工作的优先事项,并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A wildlife tolerance model and case study for understanding human wildlife conflicts,Ruth Kansky)

被野猪破坏的玉米地 © 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WWF 全球老虎生存计划(TAI)组织老虎分布国相关工作人员和外部专家成立工作组,希望通过设立有效的标准框架和工具进一步加强对人兽冲突的管理。

自2006年以来,WWF在我国东北虎栖息地持续开展以老虎为旗舰物种的保护工作,为野生东北虎的种群恢复提供支持,包括栖息地恢复及连通、反盗猎创新性管理、社区绿色发展、宣传和自然教育等方面。

社区工作 © WWF

探索绿色发展模型是WWF在东北虎保护地减缓人兽冲突的新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与社区紧密合作,通过建立互信,了解各利益相关方的真实需求。这将贡献于建立真正适合不同地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远景。

潜移默化的“曲线”保护之路

东北地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拥有广袤的肥沃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里的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此外,东北地区还大力发展畜牧业,包括牛、猪、羊、鸡、鸭等多种畜禽。这些农牧产品不仅满足了东北地区的需求,还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畜产品。与此同时东北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这里的人们与自然世代相依。

东北地区的牧业小区 © 孑孓姬

腰甸村地处“小沟岭隧道”西北侧。2019年,“小沟岭隧道”所处地带被WWF和合作伙伴识别为野生东北虎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向张广才领南部扩散的关键生态廊道之一。

2021年,WWF与敦化市雁鸣湖镇腰甸村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发展项目,目的是希望通过绿色发展模式真正让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老虎保护地农户 © WWF / Liu Duo

最初,张伟民并不想主动保护野生动物,并且对保护项目持怀疑态度,其实大部分居民都有着相似的想法。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全域受益的良策,但局域,如腰甸村却要付出更多以兼顾保护和发展,如减少化肥使用可以降低污染,但可能意味着减产减收;通过优化田间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但人工成本会随之增加;与野生动物共享资源会带来保护价值,但农户可能面临更多的损失。

腰垫村壁画 © WWF / Liu Duo

从一个炉子开始……

2021年,WWF根据绿色发展项目设计对腰甸村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制定了“破冰”计划。第一步:“一个炉子引发的连锁保护行动”。

生物质燃炉 © WWF / 孟大为

2022年,在合作伙伴支持下开展的生物质燃炉项目中,通过全村入户走访恳谈、与村委进行组织动员、燃烧炉安装示范等一系列行动,逐渐获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张伟民也打消了他的顾虑,因为这个项目能直接提高他家冬季的取暖水平并减少烧柴的消耗。

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炉子好,两土篮子苞米骨子(玉米芯儿),屋里就烧的咕热咕热的。烧起来也方便,直接倒炉子里就行,一点也不费劲儿,省的去山上捡柴火啦,村里人用的都不错”。2022年底,大部分冬季留在村内过冬的居民都安装了生物质燃炉。

生物质燃炉 © 朋朋

生物质燃炉:通过改变燃料的种类、燃烧手段以及燃烧空间结构,达到更好的取暖与节能效果。这里采用的生物质燃炉是通过订制更适合燃烧玉米芯的炉膛结构,引导使用者更多采用玉米芯做燃料的燃烧炉,可同时接水暖和土炕。比传统取暖方式节能40%以上。

在这个项目里,村民通过使用特定的炉具,改变其对木材和煤炭的依赖。一方面减少了村民对周边森林资源的消耗,一方面降低了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另外在这个生物质燃炉项目的执行过程中,WWF与当地村民、村委、地方政府建立了解与信任,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要实现可持续的保护,社区参与必不可少。

社区工作 © WWF / 孟大为

更多其他绿色发展的尝试

在“破冰”计划的第二步,以WWF与各主体间的信任为基础,寻找各利益相关方对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共同诉求。这是一个认识价值,创造价值,利用价值的过程,通过这种价值的传递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与发展之中。

张伟民从生物质燃炉项目中逐渐理解了保护项目的意义,并继续参与了腰甸村村委合作社的绿色保护项目。2023年2月,WWF支持合作社召开绿色发展专家讲解会,聘请专家到场分享绿色种植技术,不少村民参与了讲解会。会上,张伟民主动向这位黑龙江的绿色农业专家提问,积极的介绍当地情况,最后提出想要拿出自己的10亩耕地尝试绿色种植。

绿色种植技术试验田 © WWF / 孟大为

他在会上说到,“以前老观点,觉得环保管的多一点,我们的收成就少一点,通过了解项目,我才明白过来,原来还可以环境好一点,粮食就能被推广给更多认可绿色产品的人,我觉得通过绿色的生产方式,能让我们收入更多”。会后,腰甸村共有10余户村民共计用50多亩土地开展绿色种植试点,是项目原计划的5倍。

社区工作 © WWF / 孟大为

除了试验田项目之外,张伟民还参与了蚯蚓综合利用养殖项目,用院子内的自留地养殖蚯蚓。蚯蚓以牛粪和秸秆等作为主要食物产生蚯蚓粪,蚯蚓粪作为高质量有机肥用于绿色种植,有机肥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并且减少污染。具有很强繁殖能力的蚯蚓又可以作为养殖鸡鸭的饲料,鸭子在水田里帮助除虫除草可以减少一部分的人工成本,由此建立了绿色发展模式中基本的多元利用实验模型。

蚯蚓鸡:吃蚯蚓的鸡 © WWF / 孟大为

张伟民说:“这个蚯蚓可真不错,繁殖的太快了,养了一个月,数量翻了快一倍,我已经分了200多斤给别人了。估计明年村里得有一半儿人能从我这儿分到蚯蚓。”

蚯蚓 © WWF / 孟大为

单一可替代生计行动在实践中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其他问题,立体的多元化利用更符合可持续的保护目标。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实施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社区发展计划,改善居民生计的同时,降低人们对老虎栖息地自然资源的依赖。这有助于减少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增强社区对老虎保护的支持。

老虎保护地社区 © WWF

一个发展与保护相互促进的明天

“破冰”计划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环境与产业的相互促进过程,使保护地社区对待保护的态度得到逐渐的转变。通过利益共享让人们自发地参与保护并从中受益。

社区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密切相关,尊重和保护社区的传统知识和文化,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建立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这有利于老虎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同推进。通过社区参与老虎保护的决策制定、监督和实施,保护措施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提高。

社区工作 © WWF / 孟大为

张伟民只是众多保护地内社区居民的一个缩影。未来会有更多像张伟民一样的人参与保护,一起共建人与自然的美好家园。

野生虎 © naturepl.com / Edwin Giesbers  /  WWF

关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非常庞杂的综合类课题,而随着不同区域的发展进程和优先需要,这些关系一直面临着动态和阶段性的演化趋势。实际上每一个新时代都赋予了我们人类每一位地球公民以新的使命。

#有奖互动环节#

评论分享对保护和社区发展的看法,

获赞最多的前三名

将获得老虎保护袜子一双⬇️

截至7月27日16:30

孟大为,吉林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世界自然基金会老虎保护专家顾问,8年东北农林一线社区研究经验。

阅读 48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