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 TURTLES
在“世界海龟日”之际,一场趣味横生的海龟保护科普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活动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光·遇》,依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共同举办。
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刘敏教授,基于其所带团队的研究成果与野外工作经历,生动地向大家展示了海龟的精彩“人生”和奇妙“旅程”。
海的旅人
提起海龟,我们可能并不陌生。作为一类古老的大型海洋爬行动物,它们的祖先早在两亿年前就已经问世,和神秘的恐龙成为“同龄人”。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恐龙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灭绝,海龟却神奇地幸存了下来。地球上现存的海龟只有7种,其中出现在中国海域的有绿海龟、红海龟、太平洋丽龟、玳瑁和棱皮龟,另外两种为平背龟和肯普氏丽龟。
(图源:鱼类生物学实验室)
无论是哪一种海龟,它们都有着相对漫长的成长历程,从出生到成年,可能要经历10-40年的时间。
海龟蛋的孵化大约需要40-70天,破壳的稚龟会爬出沙坑,离开它们的温床,随着海浪和海流的涌动进入大洋。在往后的5、6年里,它们会将大洋中漂浮的大型海藻作为庇护所,逐渐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绿海龟的食性会从肉食性转变为植食性。因此它们会从遥远的大洋游回近海寻觅海草床。而等到它们成年,它们又会爬到岸上产卵,孕育它们的下一代。
海龟的生长史
无愧于“海”龟的名头,海龟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漂泊在茫茫大海中,像旅人一般地完成一场漫长的苦修。而在这趟旅程中有两个“驿站”,在它们的生命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寻迹 “古道驿站”
驿站是古时的人们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中进行食宿补给的地方。而对于海龟而言,觅食场、出生地和产卵场就像是它们漫漫海旅中的驿站。
为了探寻海龟在大海里的“古道”和“驿站”,刘敏教授带领团队从2016年起对36只绿海龟进行了标记,通过卫星定位追踪它们每日的所在位置,最终确定出了它们活动的热点区域。
(图源:谷歌)
从海龟的行动轨迹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每一只海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路径”,而在这些错综复杂的轨迹里,又隐藏着“殊途同归”的规律。
有的海龟居无定所,一直马不停蹄地赶路,希望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处所;有的短暂漂泊就寻到了合适的处所,于是长住下来;有的天性爱出游,一个区域待腻了就又动身寻找下一个;还有的就非常幸运,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处所,在某一片海域长时间徘徊,不愿远离。
也许你会问,海龟为什么走上了如此迥异的”旅途”?这或许同海龟对食物的偏好以及觅食场的特性密切相关。
海草床觅食场(图源:鱼类生物学实验室)
仍以绿海龟为例,它们主要在北部湾至广东、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等区域活动,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水温较为适宜,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省份的近海有着广泛分布的海草床。可见,“民以食为天”不仅仅是对人类而言,对海龟来说也是如此。
尽管海龟们为了饱腹生存不得不四处奔波,但它们却从不曾放下对“故乡”的牵挂。
难以割舍的“乡愁”
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么于海龟而言,它们的“乡愁”就是对出生地的念念不忘。
许多海龟对它们的出生地高度忠诚,哪怕“少小离家老大回“,中间相隔了数十年的时间,但它们依然能凭借惊人的能力准确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并将其作为产卵场挖穴产卵。
海龟在沙滩上产卵(图源:百度)
人们对于海龟具有这种特殊能力做了种种解释:有人认为这是地球重力场和磁场作用的结果,有人认为是海龟体内的“生物钟”起了作用,还有人认为是海流和水温的变化给海龟做了参照……
虽然对于海龟这种能力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不妨做一个浪漫的猜想:在这些稚龟从沙坑爬向大海的过程中,出生地会为它们留下特别的信息,就像我们骨子里的乡土情结那样,这些信息会镌刻在它们的记忆中,指引着它们在数十年后重回故地。
西沙群岛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绿海龟产卵场,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每年都会有200个以上的蛋窝。在这里,刘敏教授和她的团队围绕上岸产卵的海龟开展了许多生物学研究,为当地政府开展海龟保护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技术支持。
“温”选之子
成年后,海龟们就会在游回出生地的旅程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很特别的是,雌海龟可以和多只雄海龟进行交配,然后将精子储存在体内,以备所需。
所以在面对一窝小海龟时,我们可能很难确定它们是否有同一个爸爸。但无论它们的爸爸是谁,在破壳而出之前,它们都很难逃脱被温度“拿捏”的命运。
(图源:百度)
海龟是典型的“温”选之子,它们的性别是由孵化时的环境温度决定的。当环境温度在28℃以下时,孵化的都是雄性的海龟宝宝,而当环境温度超过30.5℃时,则都是雌性的海龟宝宝。只有当环境温度介于两端温度之间的狭小范围内时,小海龟才会出现较为平衡的性别比例。
这种温度决定性别的方式听起来很有趣,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海龟将不得不面临由于环境温度偏高而导致孵出大量雌龟的严峻问题。
(图源:谷歌)
就从西沙群岛北岛一整年的沙坑月平均温度来看,在长达六个月左右的海龟主要繁殖季节,有五个月的月均温达到了30.5℃以上。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到,如果未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雌海龟宝宝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而相应的,雄海龟的比例就会大大减少。雌雄海龟的比例失衡,很可能会给这个古老的种群带来灭顶之灾。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爱龟人士的努力下,海龟有幸在众多濒危动物中脱颖而出,拥有更高的上镜率和关注度。然而,在这“明星”光环的背后,它们的处境仍然比我们想象中艰难。
海龟的寿命虽然很长,但它们的稚龟存活率很低,大约只有千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一万只稚龟进入大海,数十年后能够回到沙滩上的成龟,或许不到十只。
被绳子缠绕导致身亡的海龟(图源:百度)
除了生存的威胁,产卵场稀缺也是它们繁衍的一大阻碍。由于人为的破坏,我国大陆漫长的海岸线上几乎已经找不到适合海龟产卵的沙滩了。
根据2021年我国更新的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现存于中国的五种海龟全部被列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欣慰于海龟保护更受国家重视的同时,保护等级的提升也让我们为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的“活化石”感到担忧。
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部分
在生物保护和研究的路上,我们常常后知后觉,有时就会导致保护来得太晚。以广东惠东的绿海龟产卵场为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国家级保护区到目前为止,仍然鲜有海龟上岸产卵。
我们推测,这很可能是由于产卵的海龟群体数量在30年前就遭到了难以恢复的锐减。加上近30年的海岸带开发等因素造成的产卵场退化和丧失,保护区的保护难以见到成效。
参与活动的师生认真倾听和思考
产卵场被破坏,对于出生地高度忠诚的海龟将会去向何方?
它们会放弃上岸产卵,还是另觅他乡作故乡?是否还有合适的家园在等着它们?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若干年后的海龟数量又剩下多少?
……
关于海龟,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亟待我们去寻找答案。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