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他们种了6年海草,谁来守护?

媒体:中国环境APP  作者:江虹霖
专业号:环境保护基金会 2025/9/24 12:44:08

渤海湾的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掠过曹妃甸的海面。水下,是另一个世界。

潮水退去,一片广袤的“海底草原”徐徐展开。微风推着海浪,鳗草随之摇曳,像绿色的麦浪。俯身细看,海螺偎着茎叶,鱼虾穿梭,蟹影隐现……

这是一片由科学家与修复者历时六年、一株一株“种”出的生机。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李晓峰,正是这片海底世界的缔造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这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总面积达4427公顷。

海草是植物,海草床是生境;海草易得,海草床却稀有。这场由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规模修复,始于6年前海草床的退化迹象。如今,绿洲重回海底,喜悦尚未散去,新的忧虑已然浮现:耕耘者终将离去,若再遭破坏,谁来守护?

海草常见,海草床却珍贵

海草随处可见,需要保护吗?在抵达唐山曹妃甸海草床之前,记者与许多人一样心存疑问。

“十几年前第一次知道海草床,是因为在海边吃到了一种蛤蜊,异常鲜甜,那味道至今难忘,渔民告诉我,因为这种蛤蜊是在海草床里长出来的。”长期关注海草床保护的正润集团副总裁、正高级工程师郝明亮回忆道。他说,海草与海草床之间,虽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

只有成片生长的海草才能形成海草床。它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0.1%的海洋面积,封存全球海洋18%的碳量。《自然气候变化》研究显示:全球海草床每年可固碳2.7亿吨,相当于燃烧1.5亿吨煤的排放。

海底若一马平川,就如同荒漠,生物无处栖身。因此,海草床成为海洋生物的全能“育婴所”,幼鱼在此躲避天敌,海龟产卵孵化,虾蟹构筑家园。茂密的海草形成复杂的立体空间,支撑着从微生物到大型鱼类的完整食物链,静默维护着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然而,比起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寂寂无名。郝明亮曾调研发现,海草床被严重破坏,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稀疏区和裸斑区。极端气候与互花米草入侵不断挤压其生存空间,工程建设、污染排放、渔业活动等人为干扰,更令其雪上加霜。

2019年以来,唐山市对曹妃甸海域938公顷海草床进行生态修复。

海底种草相当于荒漠种树。由于曹妃甸部分区域不具备自然恢复的条件,需要依靠人工栽种。“每天只有退潮的两三个小时才能下海栽种,时间紧、任务重。”李晓峰说。

从清除修复范围内的地笼、废弃渔网等渔具到劝说渔船避开修复区,从刚种下鳗草就被海水冲走到摸索出各种办法将草固定住,修复团队就这样弯着腰一株一株锲而不舍地种,一期工程就移栽450万株海草。

2022年,李晓峰和团队接手了二期工程,摸索出更加高效、科学的栽种方法,并且对于底质受损严重的裸斑区进行改造,帮助海草重新扎根。

六年来,曹妃甸海草床内的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从修复前的60种增加到111种,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2.3%。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

修复不易,守护更难

在曹妃甸海草床区域边缘,记者看到一座海草床智能监测平台矗立在海面。

海草床监测平台。江虹霖摄

李晓峰告诉记者,海草床监测系统是修复工程二期项目的重要成果。监测系统依托水下摄像机、水下传感器、雷达光电探测等技术,可以监测温度、盐度、pH值等指标,以此掌握海草生长状况,还能监控渔业生产活动。曹妃甸区还加强了实地巡逻,将海草床部分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尽管已有诸多努力,但多位专家指出:因无法可依,监管仍显乏力。

“海草床最怕吸蛤船和拖网捕捞,一不小心就成片被毁。”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住在附近的渔民世代在此以捕捞为生,海草床保护与渔民利益难以平衡。此外,大型渔船吃水深,易伤海草,绕行又影响作业,渔民坦言“很不方便”。

“如有破坏性开采或捕捞行为,我们会劝离,但也仅限于此,因为我们没有执法权。"一位监管人员无奈表示。

类似的尴尬也在其他地区上演。“我们多次发现唐岛湾海草床因为旅游观光活动被破坏,摩托艇驶过之处,海草被连根拔起,当我们想投诉这类行为时,却发现找不到对应的职能部门。”青岛市黄岛区清源环保公益组织负责人程世功介绍,唐岛湾海草床是山东省目前发现的最大面积的鳗草海草床。

记者发现,多位网友发帖反映,不少游客和自媒体博主在赶海时,往往会波及海草,连根挖断。

“比起种草,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海草床也需要被保护。”李晓峰语重心长。

立法保护,时机已到?

海草床不是没有法律保护,但在法律世界里,它依旧是“配角”。

《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海藻场、海草床、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

“这说明海草床具有公共利益属性,海草床在法律上应当被保护,并且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海草床作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也符合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法定条件。此外,《湿地保护法》也可覆盖部分海草床区域。”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岳卫峰及其团队长期关注海草床立法保护工作,他分析了海草床立法保护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虽然可以从国家层面立法中寻到海草床的保护依据,但海草床并未被列为独立保护对象,法律地位不明确;相关条款分散于多部法律中,未形成统一规范,难以系统执行;现有规定多依附其他生态类型,适用时易被忽视,保护效力受限;缺乏制度支撑与执法依据,实际保护力度弱,管理易边缘化。”岳卫峰进一步补充道,上述国家立法普遍提到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这其实是海草床保护所需要的,因其涉及大量渔民利益,但缺乏实施细则,实践中难以推进。

此外,陆地污染物入海是海草床退化主因,占威胁因素的70%以上,氮磷负荷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行法律未建立陆海联动治理机制,相关部门职责割裂,难以形成治理合力。

针对海草床的地方立法情况如何?

海南、河北、浙江和广东,通过自然保护区与特别保护区双轨机制强化海草床生态保护,由省级政府划定权限。山东仅确立了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度来保护海草床,特别保护区允许保护与合理开发并行。这些规定基本存在于各地的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中。

“地方保护模式多样且标准不一,多地海洋环保条例制定于十年前,不能适应当前发展保护需要。”岳卫峰坦言,多数地方性法规缺乏法律责任条款,导致违法行为查处缺乏法律支撑;未设定专门罚则,难以独立作为执法依据;缺乏具体追责机制,执法部门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认定难、处罚难困境,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是否应为海草床单独立法?

岳卫峰认为,虽然单独立法可以针对性解决很多问题,但需要较长时间的调研、论证和立法程序,如《三亚市珊瑚礁保护管理办法》历经多年酝酿才出台,无法立即回应当前迫切的保护需求。可以在现行海洋法律体系增设专章,既可避免从零立法,大幅缩短立法周期,也便于与现有海洋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生态红线等制度衔接,减少立法冲突。此外,修订程序相对简便,有助于快速应对海草床退化的生态危机。

“我认为没有必要等待单独立法。”唐山市人大原副主任、 唐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协会会长魏文娜建议,采用远近结合的立法方式。远指的是现在就可以着手海草床地方立法保护工作,近指的是针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规范性文件可以先出台,迈出法律政策层面保护的第一步,先保住这6年的修复成果。“只有先探索实践,经过时间检验成熟之后,才能有上升为法律制度的条件。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厘清部门职责。”

魏文娜告诉记者,海草床保护应当纳入当地的“十五五”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设立具体目标,研究划定合理的保护范围,为下一步保护工作创造条件。

从2022年开始与海草床打交道的李晓峰,对保护有了新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忽视渔民的诉求和利益,立法时,应当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海草床修复后,可以探索可持续利用方式,如改进吸蛤设备,让保护与收益共存。”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振刚建议,应抓住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契机,多提相关建议,生态环境法典出台之后,地方将迎来大量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那将是推动海草床立法保护的良机。

记者离去时,几艘渔船正经过海草床,零星海草随波飘起——它们仍在等待真正的守护。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江虹霖

阅读 15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