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未来项目支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组织实施的“保护性耕作中的新质生产力”培训会在吉林长春市农安县华家镇成功举办。
本次培训汇聚多领域专家,围绕技术痛点、智能应用及本地化实践展开培训,聚焦技术应用关键环节、智能科技深度赋能与本地化实践创新路径展开深入研讨。来自长春市的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专家、农业合作社代表、种植大户及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了培训,共同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为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爱珍解读《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与推广应用》,展望技术前沿与落地策略。
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金玉剖析《黑土区保护性耕作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探讨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
农安县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高级农艺师于东讲授《玉米栽培新技术》,介绍提升单产与效益的先进模式。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夏晨真系统阐述《多源遥感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揭示天空地协同观测体系如何科学为土壤健康评估与耕作管理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农安县气象局工程师吕珊珊解析《气候分析预测与防灾减灾知识》,指导科学应对气象风险,筑牢农业生产安全防线。
学员专注听讲
“绿色未来”项目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万豪国际集团于2024年共同发起。2025年,项目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支持开展了以“单产提升型保护性耕作”为核心方法的黑土地保护公益活动,通过建设技术示范区,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稳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切实改善耕地质量,系统凝练可复制推广的“黑土地保护中国方案”。此前(2025年6月),项目已在农安县三岗镇举办“保护性耕作的肥料施用”培训会暨现场观摩会,吸引120余名学员踊跃参与,成效明显。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