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浙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值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选取20个案例,形成《大美自然·山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浙江实践案例集》。即日起,“大美自然·山水浙江”专栏推出“20年20例”特辑,呈现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亮丽的“绿色答卷”。
一、基本情况
一曲溪流一曲烟,是独属西溪的美。西溪湿地片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总面积10.38平方千米,水域占比70%,涉及10个行政村、1.3万余名原住民,是中国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次生湿地。
与如今曲水清幽、野趣横生的美景不同的是,这里也曾因人口膨胀、过度开发、工业污染而陷入“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生物锐减”的困局。多年来,西溪湿地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原则,统一规划、修复开发,探索形成湿地为“玉”、周边为“金”,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金镶玉”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的共赢之路。
二、创新举措
(一)分类分区,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首位
21世纪初,杭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全国首个城市湿地保护工程,打出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物治理“组合拳”。围绕“水的保护”一直在接力。近年来,杭州市在权责清晰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个区域。对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域实行相对封闭的保护,使其远离人类频繁活动,为鸟类和其他生物营造静谧的生存环境;对桑基、柿基、竹基鱼塘进行严格保护,修复池塘、河汊、港湾等次生态环境,保留湿地生物栖息地。同时,注重文化传承,修复西溪人文生态,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湿地不仅成为自然生态的载体,更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
(二)合理利用,推动湿地融入区域发展
不同于青藏高原上的原生态湿地,在长达18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西溪从原始的湿地状态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如何将这一片城市次生湿地有机融入城市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杭州市探索“公园导向型发展”(POD)模式,在“湿地+公园”的思路指引下,构建起“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西溪天堂综合体”的“三明治”空间格局,通过合理利用促进更好的保护。突出“游在西溪”。其中“西溪天堂”作为生态收储的国有建设用地,涵盖了商住休闲、湿地科普、旅游集散换乘、旅游服务等复合功能。突出“创业在西溪”。以蚂蚁金服、网商银行、浙商创投为代表的重点项目落户西溪谷,核心区年税收实现跃升,反哺了前期生态修复投入,形成了“保护—开发—反哺”的良性循环。
(三)智慧守护,“硬核”技术赋能精准监管
2024年3月,全国首个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数字化试点项目——杭州西溪湿地智治中心上线试运行,依托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域水质动态监测、鸟类音视频智能识别、湿地旱化斑块预警等核心功能。精细化管理背后是科技支撑:分布在全域的36套智能感知设备全天候追踪水质、土壤、大气和生物活动,无人机每月两次全域扫描捕捉生态细节,AI算法综合评估湿地健康,高光谱设备监测水质解译准确率达85%以上。杭州西溪湿地智治中心还能实时核算湿地碳排放,结合土壤、植被、水体碳储量数据,精准评估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通过“星—空—地”构建而成的“生态大脑”,成为西溪湿地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三、实践成效
(一)生态修复成就“城市绿肾”
片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湿地维管束植物达971种(较2005年新增750种),鸟类增至224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0种;湿地水质明显提升,全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部分核心区域可达到Ⅱ类;湿地生态功能全面恢复,西溪湿地缓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的效果显著, AQI指数、PM2.5等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在杭州市主城区各监测点中排名第一。
(二)生态福祉普惠民生
如今,西溪湿地5.79平方千米免费开放区域(福堤、绿堤等)年均迎客超500万人次;4000多户原住民变身“生态股东”,湿地运营管理公司吸收员工近700人,其中约70%为原住民,保障村民安居乐业。这一蜕变让片区居民拥有“山青、水绿、天蓝”的良好生态产品,享受到丰富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务,获得感与幸福感日益增强。
(三)生态产品价值外溢
以湿地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公园导向型发展(POD)模式打造“春踏青、夏观鸟、秋赏芦、冬寻梅”四季文旅IP,推动“湿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推“点绿成金”“生态变现”。入园游客和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开园以来累计入园游客超60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超26亿元;西溪片区打造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实现了区域产业从低散向高精的转型升级。
四、经验启示
20年接续奋斗,西溪湿地给出了“两山”转化的时代答案: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杭州西溪湿地的公园导向型发展(POD)模式,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基础,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有机融入绿水青山大自然,让居民在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