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角度来看,长江河口滩涂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通过与世界其他河口区对比,甚至高于某些地处热带地区的河口。
从全国角度来看,该区域是我国大型底栖动物区系冷、暖水区系的分界线,具有特殊性、不可替代性。
在这一年里,你可曾踏滩有痕,在面纱褪去后?你可曾按下快门,在浪花凋落旁?你又可曾想到,十六年前当你在长江口的滩涂上感慨抒怀时,在你的脚下有一个人类未曾记录过的小生灵?这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命名的新物种——东滩华蜾蠃蜚。
把时钟拨回到十六年前,2005年4月15日,在上海崇明东滩,随着一瞬间快门的开合,一对陌生小生灵的影像永久留在了长江口滩涂科学考察的历史中。经过初步鉴定,这对小生灵属于甲壳动物,蜾蠃蜚类,而根据已有的资料,还无法鉴定到具体物种。
初遇U形栖管中的东滩华蜾蠃蜚 ©️何文珊
又过了九年,随着标本的不断补充采集,研究文献的不断累积,经过细心的观察、比对,终于确定这小生灵为一新物种,即在科学上未被描记的物种。虽然广阔的滩涂湿地有着无数的秘密等待被揭开,但是新物种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就这样降临了。再经过一番对其特征的描述、绘图,最终命名为东滩华蜾蠃蜚Sinocorophium dongtanense Ren & Liu, 2014,并于2014年在新西兰的《动物分类》(Zootaxa)期刊上发表。这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以东滩湿地命名的、近十年内发现的甲壳动物新物种。
手绘图稿 ©️任先秋
新物种发表
东滩华蜾蠃蜚,这拗口的名字,古怪的样貌,又蕴藏着哪些有趣故事呢?
你的名字,中法交融
东滩华蜾蠃蜚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端足目,蜾蠃蜚科,华蜾蠃蜚属;与虾、蟹同属甲壳动物。它的科学名Sinocorophium dongtanense,其中“dongtanense”即“东滩”的拉丁化写法,因其首次发现于东滩,作者故以此命名;“Sinocorophium”是由“Sino”和“corophium”组成,“Sino-”是中国的意思,“corophium”是法文corophie的拉丁化写法,法国学者于1806年首先对这类动物进行了科学的描记,corophie就是法文对这类动物的称呼。
佚名作者于1837年绘制的蜾蠃蜚画作
(存放于巴黎,Magasin Pittoresque)
“蜾蠃蜚”三字不难看出是“corophium”的音译,而这三个字的选取还是颇具几分意境的。蜾蠃,胡蜂的一类,于雌蜂产卵时,衔泥建巢,或利用空竹管做巢,每巢产一卵,以丝悬于巢内侧,并外出捕捉鳞翅目幼虫等,经蜇刺麻醉后贮于巢室内,以供其幼虫孵化后食用。古人误以为收养幼虫,《诗经》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故有“螟蛉子”指代养子、过继子之说。蜚,即蜚蠊,指蟑螂等一类昆虫。
蜾蠃捕虫 ©️Karthi Keyan
再细看这蜾蠃蜚的体态:体躯修长,具细长的触角,与蜾蠃神似;而躯干背腹扁,又与蜚蠊有几分形似。如果当年的法国学者知道了“corophie”后来在中国被形象地翻译成“蜾蠃蜚”是否会进行一番感动灵魂的对话呢?
游动的东滩华蜾蠃蜚 ©️宋晨薇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个成语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而我们今天的主角,远没有麻雀的一根脚趾大,仍然同样俱全,而且有着极为精妙的结构。想了解它的就从这几个问题入手吧:有多大?分雌雄么?用什么呼吸?几对触角?几条“腿”?
大小:根据对已有标本的测量:成体长3.5~12mm。
分雌雄:雌体较小,有将产出的卵抱住的结构——抱卵板。雄性较大,有1对交配用的阳茎突。
东滩华蜾蠃蜚雌(右)雄(左)个体 ©️刘文亮
用鳃呼吸:鳃片状,有5对。
鳃 ©️刘文亮
2对触角,第1触角细长,其上具嗅毛,有鼻子的功能;第2触角粗壮,是极为灵活工具,用于挖掘和摄食。
第1触角(上),第2触角(下) ©️刘文亮
第1触角上的嗅毛(扫描电镜图像) ©️刘文亮
“腿”的情况比较复杂:
2对鳃足,第1对螯状,第2对镰刀状,可当做挖掘泥砂时的锄头;雄性的2对鳃足发达,除了挖掘泥砂,还用于交配时给雌性一个紧紧的拥抱。
第1鳃足(左),第2鳃足(右) ©️刘文亮
5对步足,用于行走、移动,其中第1、2对步足还具有神秘功能(下文揭晓)。
第1~5步足(从左至右) ©️刘文亮
3对游泳足,前后摆动如同船桨一般,用于游泳,还可作为挖掘泥砂时的履带,将泥砂运往后方。
游泳足 ©️刘文亮
3对跳跃足,坚硬,用于向后移动身体或跳跃。
跳跃足 ©️刘文亮
基建高手,自制涂料
许多底栖动物都是是底栖生境的工程师,它们通过掘洞、搬运、取食、排泄等活动,促进了沉积物的物质交流。蜾蠃蜚这类底栖动物更是其中著名的“基建高手”,它的挖掘能力很强,挖掘时,先以第二触角当做犁,2对鳃足作为锄,将泥砂掘起,腹肢前后摆动,像履带一般把泥砂运走。
挖泥掘砂 ©️宋晨薇
作为“基建高手”的蜾蠃蜚可不是简单挖掘泥沙,它们是为了在泥砂内建造自己的府邸——U字形的,坚固的栖管。它们的栖管埋入泥砂内深可达4~8厘米,冬季时管的一端甚至深达20厘米。蜾蠃蜚对底栖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群聚习性,众多蜾蠃蜚一起开工,能在泥砂中建成由U字形栖管组成的大型社区,再加上它的邻居们——沙蚕类、拟沼螺类的联合施工,会形成更为庞大的综合社区。
蜾蠃蜚洞穴的3D结构 ©️Rachel et al., 2013
蜾蠃蜚、砂蚕、拟沼螺洞穴的3D结构 ©️Rachel et al., 2013
疏松软糯的泥砂何以能被蜾蠃蜚建成如此坚固的府邸?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们能自制黏性好,防水性强,遇水凝固的秘制涂料。
蜾蠃蜚的第1、2步足有黏液腺,能合成由蛋白质和黏多糖组成的黏液,并通过步足的末端的沟口挤出。步足端沟口极其微小,唯有通过放大上千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欣赏到这精妙的结构。于是蜾蠃蜚自由地挥动着四把“全自动硅胶枪”,为爱巢的墙壁粉刷着、涂抹着,才成就了大型社区的盛景。
蜾蠃蜚第1、2步足内的黏液腺 ©️ Kronenberger et al., 2012
蜾蠃蜚第1、2步足末端的沟口(扫描电镜图像) ©️刘文亮
在栖管中它们过上了安逸的宅家生活,连吃饭都懒得出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蜾蠃蜚是摸食动物,从栖管一端的开口伸出头胸部,用第2触角将开口四周浅滩表面主要由硅藻组成的一薄层覆盖物拖入栖管内,作为食物。由于它门朝各个不同方向拖拉食物,因此管口四周出现像罗盘方位板上的标记那样的细沟。
东滩华蜾蠃蜚摄食 ©️宋晨薇
蜾蠃蜚是广温广盐生物,适应力强,繁殖能力强,有群聚的习性;安逸的宅家生活又为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无疑成为了长江河口滩涂湿地上捕食性水生动物和水鸟的大餐,有研究表明蜾蠃蜚是矶鹬等小型鹬类的最爱之一。退潮了,当心!矶鹬飞过来了!
倏然,思绪被飞来的水鸟打断,也许会担心蜾蠃蜚的命运,也许更多的是它们精彩的生存故事带来的感动。那就继续出发,一起泛舟于长江,一起印迹于潮滩,一同开始这探访大自然生灵的曼妙之旅。
芦苇如幕,闻莺声百啭;藨原广袤,看雁过无痕;江风茕影,探蟹宫虾府。让一个个足印陪伴着孤寂的夕阳西下,让不失信约的潮水将足印抚平,让你的心情被潮滩的苍凉而壮美所涤荡……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