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中 海
气|候|危|机|下
地中海第四大岛,科西嘉岛© Michel Gunther / WWF
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便与地中海丰饶的自然资源紧密相连。这片海域虽不足全球海洋面积的1%,却孕育着全球10%的已知海洋物种——从鲸豚类、海龟,到逾80种鲨鱼和鳐鱼。超过1/4的地中海物种是独属于这片海域的瑰宝。
然而地中海正深陷危机。
过度捕捞、污染及沿海开发使其非凡的生物多样性承受着巨大压力,而气候变化则更是雪上加霜。
玳瑁在希腊拉加纳湾游弋。© Michel Gunther / WWF
WWF地中海区域项目经理莫罗·兰多内指出:“地中海变暖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快20%,生态系统正经历剧变,并对渔业、旅游业和民众生计造成一系列影响。外来入侵物种不断扩张领地,取代本土物种并破坏栖息地;本土物种则北迁至更寒冷水域,部分特有物种已濒临灭绝。日益频繁的强烈风暴同时威胁着沿海社区与珊瑚礁、海草床等脆弱海洋生态系统。”
近1000种入侵物种(包括126种鱼类)经苏伊士运河从红海和印度洋进入地中海。昔日地中海的水温对于大多数外来物种来说过低,难以繁衍,但如今因气候变暖,它们正蓬勃生长并向西北扩张。部分外来物种已造成毁灭性影响。
例如,原生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水域的银鲛(rabbitfish),已在土耳其沿海大片区域定居。它们大量啃食海藻,致使原本复杂的藻类栖息地退化为“海中荒漠”。希腊与土耳其的研究发现,银鲛密集区域物种总量减少40%,大型海藻等植被减少近2/3。
银鲛通常栖息于热带水域,如今已在土耳其海岸的大片区域定居。©️ WWF
此外,具有毒性的蓑鲉(lionfish)已在地中海东南部扎根,最北甚至现身意大利海域,它们大量捕食本土小型鱼类和甲壳类生物,在地球其他引入该物种的地区曾引发生态灾难。最新研究显示,蓑鲉在地中海95%的猎物是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本土物种。
附在珊瑚上的蓑鲉 ©️ Jürgen Freund / WWF
为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土物种及渔业的威胁,WWF与当地社区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例如,针对蓝蟹(blue crab)数量激增现象做出应对。这种同样源自印度-太平洋海域的物种也在地中海南部变暖的水域中繁衍生息,单只雌蟹每次产卵达800万枚,这些极具侵略性的捕食者严重挤占了本已稀缺的小型渔民渔业资源。
考虑到蓝蟹本身亦是食材。在突尼斯,WWF与合作伙伴培训当地渔民专项捕捞蓝蟹,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与收入,也能控制其种群数量。
WWF北非海洋项目总监迈赫迪·艾西提到:“在WWF支持下,加贝斯湾社区不仅接纳可持续捕蟹模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濒危鲨鱼和鳐鱼的捕捞。当地渔民还深度参与保护行动,包括自主设立禁捕区、建造人工珊瑚礁,以修复遭受威胁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WWF支持当地渔民采用可持续捕蟹技术 ©️ WWF
地中海特有物种大洋海神草(Posidonia oceanica)的遭遇亦能印证气候变化对生态的破坏。
地中海沿岸分布着约200万公顷的海神草甸,这片广阔的水下绿洲是数千种生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的育幼基地。与此同时,它们吸收并储存了巨量的碳——相当于工业革命以来地中海国家碳排放总量的11%至42%,并通过消减波浪冲击力,抵御海岸侵蚀。
但升高的水温、入侵藻类、草食性鱼类及上升的海平面均损害着海神草甸健康,削弱其固碳能力和气候韧性。过去50年,地中海超1/3的海神草甸已消失,保护剩余草甸刻不容缓。
大洋海神草作为地中海特有物种,是该海域最广为人知且濒危程度最高的植物之一。它并非藻类,而是开花植物。图为突尼斯塔巴卡海岸。©️ Michel Gunther / WWF
为此,WWF紧急应对,目标是在2027年前保护7.5%现存海神草甸。通过联合社区、政府、科研与金融机构,试点创新方案以应对船舶抛锚(可能撕裂草根)、非法捕捞及污染等威胁。
WWF地中海区域项目经理莫罗·兰多内强调:“气候变化正在根本性地改变地中海。但从支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保护修复海神草甸,重建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物种种群),到探寻创新适应手段(如科学管理入侵物种渔业、研究其食用价值),我们努力构筑人类与自然共同抵御气候变化冲击的韧性。”
从将入侵物种转化为可持续资源,到携手社区守护关键栖息地,创新的解决方案正在证明:人类的智慧与行动,能够成为修复自然、构筑韧性的关键力量。
资料来源:WWF’s “How climate changes wildlife” series
编译:Elsa
审核:Sammi
排版:kkk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