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始终坚持以法为纲,守护绿水青山,携手社会各界开启了一系列环境法治专题公益活动,从公益诉讼到法治培训,法治为自然筑起红线,为未来点亮明灯。2025年9月,基金会推出“法治之光,照亮绿色未来”为主题,开展环境法治专题宣传,推动法治精神与生态保护融合,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注入法治力量。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作为国内首家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始终将推动环境法治建设作为核心使命。十年来,基金会通过系统实施环境法治公益项目,逐步构建起以“能力建设、多元协同、机制创新”为核心的环境法治公益平台,有效提升了社会组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多元主体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为中国环境法治进程注入了持续的社会动力与专业支撑。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性举措。一部科学、系统、管用的生态环境法典,不仅能够整合现行分散的法律法规,更将为依法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此,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于2025年正式启动“青山公益助力环境立法法典化若干问题研究资助计划”。该计划投入150万元资金,资助了8家具有丰富立法研究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高校,围绕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关键制度设计、条文表述和争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旨在为国家立法工作提供来自学界和实务界的专业建议,助力提升法典编纂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2025年,基金会先后支持举办了“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意见征集研讨会”“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重大问题研讨会”“绿色低碳发展编和法律责任编重大问题研讨会”和“生态保护编重大问题研讨会”等相关会议。会议汇聚了来自立法、司法、行政、高校、律所及社会组织的众多专家,聚焦法典编纂中的难点与重点,形成修改建议数百条,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典编纂工作组提交了五篇建议报告,多项共识性意见已得到立法机关关注和吸收,对草案二审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供了重要平台。
展望未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将继续发挥公益组织优势,进一步扩大对法典立法与实施相关研究的支持范围,拓展跨界交流与公众参与渠道,推动环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基金会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努力,共同为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可操作性强、能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生态环境法典贡献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