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5年10月29日——2025第五届海洋公益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10月2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论坛是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主论坛2025海洋中心城市论坛的官方专业论坛,以“社会力量助力中国海洋保护”为主题,汇聚百余位代表,旨在搭建连接宏观政策与在地行动的桥梁。论坛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称“WWF”)、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下称“SEE基金会”)、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论坛在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成嶂旻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他指出,深圳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通过“美丽海湾”和“山海连城”项目,让市民畅享山海。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李文蔚表示,海促会通过“逐梦深蓝”等活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WWF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蓝色经济项目主任张亦默强调,2025年全球和中国有多项涉及海洋保护的重大进展,例如刚刚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社会组织作为连接国际议程与在地实践的关键力量,其工作方向必须有益于新的国家议程,内容上必须提供更务实的方案。
在主旨报告环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亚太区域中心环境能源部的项目管理专家刘怡女士分享了支持“基于社区的海洋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朝晖指出,中国在“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及“陆海统筹”方面成效显著,海水优良水质比例提升。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徐志搏展示了“数智赋能红树林保护”的深圳案例。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经理张晶介绍了“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区识别”项目。WWF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蓝色经济项目经理金诚诚则分享了WWF如何“与本地社会组织共成长”。
论坛下午的两场圆桌讨论将对话引向深入。第一场“深蓝愿景”圆桌,专家们围绕“陆海统筹”的法律制度展开研讨,指出相关法律的出台为跨区域协同治污提供了核心支撑。第二场圆桌聚焦“在华社会组织的实践与成效”,一线机构代表认为,当前海洋保护的焦点已转向“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社会组织在连接科研与公众中正发挥关键作用。
为期一天半的论坛展现了社会力量在中国海洋保护事业中的蓬勃生机。继主论坛后,29日举办的四场平行分论坛分别聚焦珊瑚礁、蓝色金融、蔚蓝星球基金及可持续渔业等议题,从更垂直的领域贡献了中国本土的实践智慧。
如需联系采访事宜或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件至:news@wwfchina.org

成嶂旻副局长开场致辞

李文蔚副会长开场致辞

主旨分享环节

圆桌论坛一

圆桌论坛二

主论坛会议现场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