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相关科研报告(详见文末资料来源),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相信关注熊猫君的伙伴们,大都热爱自然,心系环保。其中最常问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不是学自然保护专业的,但是我也想参与环保,保护野生物种。请问我能做些什么呢?”
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熊猫君来向大家安利一件入门简单的环保爱好:观鸟。
不需去深山老林、不用刻意避开人类活动,在我们城市的公园和高校里,就有着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野生鸟类,数量还不少。而且观鸟的团体也很多,这意味着你不会是“单打独斗”。

在北京人定湖公园组织的观鸟活动 © Xin Weihua
可能你是第一次听说“观鸟”这个活动,也可能你略有耳闻,却不了解。我们预先准备了你可能会产生的疑问:
01
城市里是否有生态?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由于城市的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非常大,许多人容易忽视城市中的生态甚至生活的野生动物们。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极高,而城市发展是导致它们栖息地碎片化的因素之一,从而影响了城市外部生物活动和其基因交流。在城市中构建本土生物栖息地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Artur Deyneuve / Pinterest
全球共有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我国占四个,数量居世界第一。截至2000年,我国有13%的城市土地位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加上城市占地面积之大,我们不能在考虑自然保护时忽视它。更何况人类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与自然共存是我们一贯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城市生态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大量医学研究都指出接触自然可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2,3]。幸而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在增长[4],城市居民出门散心的选择不少。城市公园等绿地的人口密度较低,自然是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5],更是鸟类的繁殖地[6]。
02
为什么要关心城市鸟类?
鸟类对栖息地的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城市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7]。在控制虫害方面,食虫鸟类功不可没。鸟类还会协助传播植物种子和花粉。
野生鸟类也是居民游客在休闲娱乐时,休憩体验的重要载体,没有鸟鸣声的公园是不完整的。
03
这样说来城市里鸟类不少咯,
为什么我只见过麻雀喜鹊和燕子?
城市里的鸟种数量无疑远不止上述三种,像是公园和高校都是观察鸟类的好地方。
2019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我国140个城市公园的数据,发现共有495种鸟类,占中国鸟类总数的33%(中国的鸟类总数为1491),还有数十种受胁鸟类[8,9]。
再看看高校,南开大学记录的鸟种数量超过100;四川大学记录的目击鸟类有184种,占成都鸟种的74%[10]。2019年,武汉市观鸟协会联合11所高校举办了观鸟比赛,在一年里共记录野生鸟类174种,占武汉市鸟种数量的54%[11]。

武汉高校观鸟赛况(图源:《楚天都市报》)
城市里不缺少鸟类,缺少的是发现鸟类的眼睛。只要你用心,肯定是可以见到野生鸟类的。
在日常生活里,你或许见过常被喊作“野鸽子”的珠颈斑鸠,它们冷不丁叫出一串悲凄的“咕咕——咕!”(听上去像“姑姑——苦!”)让人打个激灵。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 武汉市观鸟协会 姚波
走在草地上,将嘴戳到地里捉虫吃的长嘴花鸟,容易被人认成啄木鸟,实际是戴胜。

戴胜(Upupa epops) © patrick_hainan / iNaturalist
南北都常见的黄嘴小黑鸟,有时被人当作“八哥”或者“乌鸦”。它们实际上是乌鸫(音“东”)叫声多变动听,比八哥和乌鸦婉约多了,黄眼眶黄嘴是雄鸟辨识点(雌鸟颜色黯淡)。

乌鸫(Turdus merula) © 武汉市观鸟协会 颜军
俗话说“北鹊南鸲”,北方常见的喜鹊在南方反而没有那么常见,但南方有一种同样黑白配色的小鸟,叫鹊鸲,在高校公园里都很常见。

鹊鸲(Copsychus saularis) © 武汉市观鸟协会 魏斌
还有一种俗名叫“白头翁”的小鸟,鸟如其名,头上有撮白毛。它的正式名叫做白头鹎(音“杯”),这种鸟在北方常见,在南方就更多了。叫声清脆婉转,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方言”呢。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 © 武汉市观鸟协会 颜军
城市里常见的鸟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的异同和趣事等着你去发现。
04
听起来还有点意思,
怎么入门观鸟呢?
观鸟的门槛很低,上限也很高,在这广阔的范围里,总有属于你的生态位。
刚开始看鸟的时候,可以从身边最常见的鸟类看起,肉眼就可以发现很多。如果你不满足于徒眼辨鸟,那么配备上一架双筒望远镜和一本鸟类图鉴就够你琢磨很久了。
有不确定的鸟类照片,可以用小程序“懂鸟”识别。也推荐你寻找附近的观鸟组织,他们会定期组织在城市里观鸟活动,有老师,有同伴,观鸟绝对是一件放松身心的活动。

武汉市观鸟协会的伙伴们 © 杨宇
根据朱雀会在2018年对观鸟人群的调查,全国共有68家观鸟组织和53个高校观鸟社团;据调查和估算,大约共有14万观鸟人[12]。你身边很可能就有观鸟人士和组织。
05
看似简单的观鸟如何保护自然?
具体可以分成几部分来说:
1) 公民科学
当你完成了一次观鸟活动,并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eBird等网站上传数据后,你就已经在参与科学研究了。
北大、山水保护中心和朱雀会的研究人员利用民间的鸟人20多年来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上传的记录,模拟了50年后这些鸟类的分布图,发现气候变暖或将促使多种鸟类北迁,或移向高海拔地区[13]。此类研究可以为鸟类保护规划提供证据和建议。
2) 自然保护入门
观鸟可以提高人们对于受伤鸟类救助的能力。福建南平就有一位“鸟友”在鸟类调查时发现并解救了数只缠在网上的鸟,其中有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鸮。不少观鸟者在数次“邂逅”受伤鸟类后,会主动学习科学的救助知识。
朱雀会曾于2018年对三千多名鸟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始观鸟前,只有不到半数的人参与过野生动物保护活动,而在开始观鸟后,这一比例高达94%[12]。

指导老师带着学生在观鸟 © Luna
这是为什么呢?根据笔者和身边朋友的经验来看,观鸟人群不但关心自然保护,他们也对参与自然保护的渠道和科学知识也了解较多,在圈子里交流分享保护的经验和心得,相互提携,共同成长。这是观鸟圈里的友好氛围。
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中,昆虫等节肢动物体型微小,种类繁多,难以辨识,小型哺乳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等又不如鸟类常见。而鸟类几乎是你不论身处何地,只要有一小片绿色,都能立刻开始观察的野生动物。
观鸟人不但自己看鸟,还积极参与鸟类调查、反盗猎、栖息地保护等活动,并且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保护知识。2004年和2005年冬季,30多名观鸟者与鸟类专家合作,在由WWF组织的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调查,这是国内首次大面积同步鸟类调查。

首次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队员合照 © WWF
他们除了看鸟,还会同时观察兽类、两爬、昆虫、植物等生物。真应证了那句西方的俗语:“观鸟是你此生走入大自然的门票!”
3) 生态经济
观鸟衍生出的旅游、书籍、周边、摄影等观鸟产业,也大有经济前景。观鸟爱好者有时会为了看鸟而专门前往某地旅游。这种观鸟旅游的方式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比传统旅游方式要小很多,却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4]。观鸟旅游能够为当地社区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并带来更多资金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黑龙江流域环保大使志愿者们在观鸟 © WWF / CX
观鸟令游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分辨力大大提高,这便赋予了旅游新的意义,也缓解了同类旅游区的竞争压力。如今,许多游客也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人挤人景点,或是“到此一游”的打卡。何不从观鸟开始环保、有意义的生态旅游呢?
《庄子·外篇·马蹄》中有言:“夫至德之世,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这或许是每一位观鸟人和自然保护者共同的期盼,而这一切,可以从每周在附近看看鸟开始。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